高校学生评教中教师主体缺位的思考

被引:4
作者
吕珩
机构
[1] 江汉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学生评教; 教师; 评价指标; 教育质量; 教学评价;
D O I
10.13300/j.cnki.hnwkxb.2012.01.027
中图分类号
G647 [学校管理];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分析了我国目前高校学生评教中教师主体缺位的4种表现:学生评教目的的偏离、教师被排除在组织者之外、教师对评价指标无发言权、评教反馈环节缺乏沟通。从教育评价理论发展的层面剖析了学生评教中忽视教师主体地位的弊端,教师教学评价中教师主体性特征应该受到重视,继而提出了增强高校学生评教中教师主体性的3点建议:还原高校学生评教的服务教学目的,坚持发展性、激励性原则;鼓励教师组织开展学生评教,并与教师的教学反思相结合;要让教师逐步参与高校管理者组织的学生评教活动。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高校学生评教探析 [J].
周敏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 24 (12) :10-12
[2]   关于素质教育评价的理论问题 [J].
李雁冰 .
教育发展研究, 2009, 29 (24) :26-31
[3]   高校学生评教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J].
汪旭晖 .
开放教育研究, 2009, 15 (02) :77-80
[4]   学生评教活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J].
孙崇正 ;
张德忠 ;
肖念 .
高校教育管理, 2008, (05) :9-14
[5]   高校学生评教的症结与治理 [J].
张红伟 .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8, (04) :29-33+52+120
[6]  
如何进行教育评价[M]. 华语教学出版社 , 单志艳, 2007
[7]  
教育评价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陈玉琨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