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潜见对定罪过程的影响

被引:38
作者
白建军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无罪率; 司法潜见; 证据信息不对称; 实体性暗示; 法律服务市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6.2 [法院];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如何看待无罪率,折射出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之间的内在紧张关系。以32万刑事判决为样本,对其中的有罪判决与无罪判决进行量化比较,结果发现,无罪与有罪的司法决定不完全取决于案件基本事实是否符合实体定罪条件,它还与刑事诉讼过程中的某种司法潜见有关。司法潜见源于证据信息不对称、实体性暗示、控辩力量对比悬殊、控方对案件的初选等四类背景信息,使司法人员对案件是否有罪的最终结果早有心理准备和预期。司法潜见包括无罪潜见,也包括有罪潜见。由于司法潜见的存在,一些有罪判决是实体定罪条件与有罪潜见的综合产物,因而零无罪率是不可能的。司法潜见位于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二元分析框架的盲区,只有在坚持形式理性的过程中,自觉控制司法潜见的影响,才能实现对公民刑事法权利的平等保护。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85+208 +208-209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1]  
对待无罪判决应持宽容态度[N]. 仇新华.检察日报. 2009 (003)
[12]  
关系犯罪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白建军, 2009
[13]  
刑事一体化论要[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储槐植, 2007
[14]  
刑事法评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陈兴良, 2006
[15]  
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M]. 法律出版社 , (美)唐·布莱克著, 2002
[16]   美国的无罪裁决——从1989年到2003年 [J].
萨缪尔格罗斯 ;
科里斯坦雅克伯 ;
丹尼尔马赛森 ;
尼古拉斯蒙特格玛丽 ;
苏加塔帕迪尔 ;
刘静坤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6, (06) :108-124
[17]   违法性认识与刑法认同 [J].
冯亚东 .
法学研究, 2006, (03) :112-118
[18]   证据分类制度及其改革 [J].
龙宗智 .
法学研究, 2005, (05) :86-95
[20]   律师角色的理论定位与实证分析 [J].
谢佑平 ;
闫自明 .
中国司法, 2004, (10) :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