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下游典型生态系统水分补给源及优势植物水分来源研究

被引:35
作者
尹力 [1 ]
赵良菊 [1 ,2 ]
阮云峰 [1 ]
肖洪浪 [1 ]
程国栋 [2 ]
周茅先 [1 ]
王芳 [1 ]
李彩芝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稳定氢氧同位素组成(δ18O、δD); 黑河下游极端干旱区; 植物水分来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对黑河源区降水、黑河下游河岸林生态系统、人工梭梭林生态系统梭梭及戈壁红砂生态系统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稳定氢氧同位素组成(δD、δ18 O)的测定,对黑河下游典型生态系统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源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河岸林生态系统胡杨和柽柳、人工梭梭林生态系统梭梭及戈壁红砂生态系统红砂等优势植物根系水及其对应的土壤水及浅层地下水的δ18 O,对黑河下游典型荒漠植物水分来源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潜在水源对植物水分来源的贡献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河岸林生态系统和人工梭梭林生态系统的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来自黑河源区的降水,源区降水通过黑河河道输水补给河岸林进而形成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但人工梭梭林的土壤水蒸发作用强烈.戈壁红砂生态系统由于远离黑河,土壤水不受黑河源区中上游输水的补给.就植物水分来源而言,在河岸林生态系统中,乔木胡杨主要利用40~60cm的土壤水和地下水,灌木柽柳主要利用40~80cm的土壤水;人工梭梭主要利用200cm至饱和层土壤水和地下水;戈壁红砂主要利用175~200cm的土壤水.因此,在黑河下游极端干旱区,土壤水和地下水是维持荒漠植物生存、生长及发育的主要来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478 / 148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不同立地条件下胡杨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 [J].
曹生奎 ;
冯起 ;
司建华 ;
刘蔚 ;
曹广超 ;
陈克龙 ;
朱锦福 .
冰川冻土, 2012, 34 (01) :155-160
[2]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径向生长日变化特征分析 [J].
肖生春 ;
肖洪浪 ;
司建华 ;
席海洋 .
冰川冻土, 2010, 32 (04) :816-822
[3]   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地下水特征对天然植被的影响分析 [J].
满苏尔·沙比提 ;
胡江玲 .
冰川冻土, 2010, 32 (02) :422-428
[4]   黑河下游河岸林植物水分来源初步研究 [J].
赵良菊 ;
肖洪浪 ;
程国栋 ;
宋耀选 ;
赵亮 ;
李彩芝 ;
杨秋 .
地球学报, 2008, 29 (06) :709-718
[5]   黑河下游分水后的植被变化初步研究 [J].
司建华冯起张小由苏永红张艳武 .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04) :631-640
[6]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地下水位及其合理深度确定 [J].
樊自立 ;
马英杰 ;
张宏 ;
王让会 ;
赵元杰 ;
周宏飞 .
干旱区地理, 2004, (01) :8-13
[7]   氢稳定性同位素确定植物水源的应用与前景 [J].
曹燕丽 ;
卢琦 ;
林光辉 .
生态学报, 2002, (01) :111-117
[8]  
Seasonal variation in oxygen isotope composition of waters for a montane larch forest in Mongolia[J] . Sheng-Gong Li,Maki Tsujimura,Atsuko Sugimoto,Lisa Sasaki,Tsutomu Yamanaka,Gombo Davaa,Dambaravjaa Oyunbaatar,Michiaki Sugita.Trees . 2006 (1)
[9]  
Combining sources in stable isotope mixing models: alternative methods[J] . Donald L. Phillips,Seth D. Newsome,Jillian W. Gregg.Oecologia . 2005 (4)
[10]  
A new approach to the solution of the linear mixing model for a single isotope: application to the case of an opportunistic predator[J] . S. A. Hall-Aspland,A. P. Hall,T. L. Rogers.Oecologia . 20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