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与莺歌海盆地超压体系、油气成藏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6
作者
李海 [1 ]
王鹏 [2 ]
许浩 [1 ]
申磊军 [2 ]
陈同刚 [1 ]
雷刚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2]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超压体系; 油气成藏; 柴达木盆地; 莺歌海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柴达木盆地和莺歌海盆地都在一定深度和区域上普遍存在异常高压现象。通过对这2个盆地沉积和构造演化、超压特征及成因和油气成藏史3个方面的对比分析,阐述了盆地演化过程中油气运聚与压力系统演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2个盆地的沉积演化都经历了沉积物快速堆积,形成了巨厚的烃源层,并且对应于盆地超压发育的主要层位;超压体系的分布受各沉积时期沉积中心和构造作用控制明显,超压顶界面基本呈现出中间高、向盆地边缘降低以至消失的特点。油气主要富集在超压顶界面附近及其上的常压系统内,在封闭和保存条件较好的深部也具有较大潜力。超压体系为油气运移提供动力条件,并在一定地质背景下控制着油气分布,同时油气成藏过程对盆地超压系统的产生和演化也具有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36 / 74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第三系沉积及主要烃源岩发育特征 [J].
马文宏 ;
何家雄 ;
姚永坚 ;
刘海龄 ;
万志峰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01) :41-48
[2]   莺歌海盆地地温—地压系统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意义 [J].
金博 ;
刘震 ;
李绪深 ;
吴川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01) :49-55
[3]   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油气成藏条件比较研究 [J].
万志峰 ;
夏斌 ;
何家雄 ;
刘宝明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5) :648-652
[4]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地温—地压系统演化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J].
李鹤永 ;
刘震 ;
党玉琪 ;
马达德 ;
张永庶 ;
张延华 ;
陈艳鹏 .
地质科学, 2006, (04) :564-577
[5]   莺歌海盆地新构造运动与超压体系喷溢油气成藏作用 [J].
徐辉龙 ;
丘学林 ;
孙金龙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6, (03) :93-100
[6]   断层幕式活动期和间歇期流体运移与油气成藏特征 [J].
于翠玲 ;
曾溅辉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2) :129-133
[7]   从两口深井看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天然气成藏特征 [J].
何家雄 ;
刘全稳 ;
刘宝明 ;
张树林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3) :230-237
[8]   莺歌海盆地热流体上侵活动与天然气运聚富集关系探讨 [J].
何家雄 ;
李明兴 ;
陈伟煌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0, (06) :29-43+6
[9]   中国含油气盆地中的超压体系 [J].
张启明 ;
董伟良 .
石油学报, 2000, (06) :1-11+127
[10]   莺歌海盆地地层压力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朱芳冰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 (04) :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