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纪超层序特征

被引:38
作者
林春明 [1 ]
冯志强 [2 ]
张顺 [2 ]
赵波 [2 ]
卓弘春 [1 ]
李艳丽 [1 ]
薛涛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白垩纪; 超层序; 层序界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53 [白垩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系由3个超层序组、8个超层序、28个沉积层序组成。断陷湖盆期发育3个超层序和6个沉积层序,以火山岩与粗碎屑岩组合为特征。断拗转化期形成1个超层序和4个沉积层序,以中粗碎屑岩为特征。典型的大型拗陷湖盆期,可识别出3个超层序和15个沉积层序,以湖泊、三角洲相中细碎屑岩沉积为主,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沉积时期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广为发育。湖盆萎缩期,可识别出1个超层序和3个沉积层序,以湖泊、三角洲相中粗碎屑岩沉积为主。超层序组界面包括白垩系基岩顶面、营城组顶界面和嫩江组顶界面,与燕山运动各主要幕次形成的区域不整合面相对应,区域构造运动对其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超层序界面可以是上述超层序组界面,也可由平行不整合面和剥蚀界面构成。超层序界面处沉积间断的时间较长,河道下切、地层缺失、暴露等沉积现象发育,与岩石地层单位界面一致。沉积层序界面处沉积间断的时间相对超层序界面要短,与岩石地层单位界面往往不一致。超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上最明显的特征是出现削截、上超和顶超等反射终止现象,岩性、测井曲线也发生剧烈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619 / 63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1]   松辽盆地断陷期超层序界面的地质属性刻画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J].
蒙启安 ;
王璞珺 ;
杨宝俊 ;
程日辉 .
地质论评, 2005, (01) :46-54
[12]   松辽坳陷深水湖盆层序界面特征及低位域沉积模式 [J].
辛仁臣 ;
蔡希源 ;
王英民 .
沉积学报, 2004, (03) :387-392
[13]   松辽盆地四五家子油田下白垩统泉头组沉积相 [J].
陈烨菲 ;
彭仕宓 ;
钟显彪 ;
纪玉峰 ;
马立文 .
古地理学报, 2003, (03) :316-327
[14]   苏皖地区石炭系露头层序地层研究 [J].
林春明 ;
张顺 ;
王淑君 ;
刘家润 ;
凌洪飞 .
沉积学报, 2002, (04) :537-544
[15]   苏皖地区石炭纪海相碳酸盐岩碳和氧同位素演化规律 [J].
林春明 ;
凌洪飞 ;
王淑君 ;
张顺 .
地球化学, 2002, (05) :415-423
[16]   中国陆相侏罗、白垩系划分对比述评 [J].
陈丕基 .
地层学杂志, 2000, (02) :114-119
[17]   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序列与年代地层 [J].
黄清华 ;
谭伟 ;
杨会臣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9, (06) :15-17+28
[18]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层序地层、沉积相与成藏条件研究..王建功;.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内部报告.2006,
[19]   沉积层序及海平面旋回的分类级别——旋回周期的成因讨论 [J].
王鸿祯 ;
史晓颖 .
现代地质, 1998, (01) :2-17
[20]   松辽盆地白垩纪年代地层研究及地层时代划分 [J].
王璞珺 ;
杜小弟 ;
王俊 ;
王东坡 .
地质学报, 1995, (04) :37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