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东秦岭中生代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模型及其找矿评价
被引:129
作者
:
毛景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和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毛景文
叶会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和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叶会寿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瑞廷
代军治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和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代军治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简伟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向君锋
周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和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周珂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孟芳
机构
: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和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2]
西北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
[3]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来源
:
地质通报
|
2009年
/ 28卷
/ 01期
关键词
:
矿床模型;
斑岩钼矿;
脉状铅锌银矿;
中生代;
东秦岭地区;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618.65 [钼];
学科分类号
:
0709 ;
081803 ;
摘要
:
最近几年不仅在东秦岭地区又发现和探明一批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钼矿床,而且在南泥湖矿田(包括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矿床)和东沟超大型斑岩钼矿床外围探明了一批脉状铅锌银矿。这些脉状铅锌银矿与斑岩钼矿具有明显的时空关系,而且互为找矿指示。以南泥湖和东沟为代表的斑岩钼矿分别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56~137Ma)和白垩纪中期(125~114Ma),其成矿有关岩体指示成矿物质分别来源于壳幔同熔和壳源。尽管有物质来源的差别,但是在2个不同时代斑岩钼矿的外围都有一系列脉状铅锌矿的发育,而且通常在断裂膨大或拐弯处和2组断裂的交会部位形成大矿和富矿,也见出现在地层不整合界面的部位。这种钼与铅锌矿的密切时空分布关系构成一个很好的成矿系统,斑岩-矽卡岩钼矿与铅锌银矿互为找矿的指示标志。矿床模型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在中国东部地区开展此类矿床组合的找矿勘查。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河南汝阳东沟超大型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J].
马红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马红义
;
吕伟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吕伟庆
;
张云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张云政
;
黎红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黎红莉
;
田修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田修启
;
马雁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马雁飞
.
地质与勘探,
2007,
(04)
:1
-7
[2]
河南商城县汤家坪钼矿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J].
杨泽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调查队
杨泽强
.
矿床地质,
2007,
(03)
:289
-295
[3]
豫西熊耳山地区沙沟银铅锌矿床成矿的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毛景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毛景文
;
郑榕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郑榕芬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叶会寿
;
高建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高建京
;
陈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陈文
.
矿床地质,
2006,
(04)
:359
-368
[4]
东秦岭东沟超大型斑岩钼矿SHRIMP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叶会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叶会寿
;
毛景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毛景文
;
李永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李永峰
;
郭保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郭保健
;
张长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张长青
;
刘王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刘王君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闫全人
;
刘国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刘国印
.
地质学报,
2006,
(07)
:1078
-1088
[5]
豫西南泥湖多金属矿田铅锌矿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
[J].
吕文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吕文德
;
赵春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队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赵春和
;
孙卫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孙卫志
;
燕建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燕建设
.
矿产与地质,
2006,
(03)
:219
-226
[6]
豫西南泥湖矿田钼钨及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矿机理探讨
[J].
叶会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叶会寿
;
毛景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毛景文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永峰
;
燕长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燕长海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郭保健
;
赵财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赵财胜
;
何春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何春芬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榕芬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莉
.
现代地质,
2006,
(01)
:165
-174
[7]
东沟钼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因素研究
[J].
付治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
付治国
;
吕伟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
吕伟庆
;
田修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
田修启
;
印修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
印修章
;
张松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
张松盛
.
中国钼业,
2005,
(02)
:8
-13+16
[8]
中国北方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期次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J].
毛景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毛景文
;
谢桂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谢桂青
;
张作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张作衡
;
李晓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李晓峰
;
王义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王义天
;
张长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张长青
;
李永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李永峰
.
岩石学报,
2005,
(01)
:171
-190
[9]
东秦岭南泥湖钼(钨)矿田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永峰
;
毛景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局平顶山地质勘查院,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局漯河地质勘查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局漯河地质勘查院,漯河,北京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局漯河地质勘查院,漯河,平顶山,漯河,北京
毛景文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白凤军
;
李俊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局平顶山地质勘查院,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局漯河地质勘查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局漯河地质勘查院,漯河,北京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局漯河地质勘查院,漯河,平顶山,漯河,北京
李俊平
;
和志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局平顶山地质勘查院,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局漯河地质勘查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局漯河地质勘查院,漯河,北京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局漯河地质勘查院,漯河,平顶山,漯河,北京
和志军
.
地质论评,
2003,
(06)
:652
-659
[10]
华北陆块南缘中生代构造演化与铅锌银成矿作用[D]. 叶会寿.中国地质科学院 2006
←
1
2
→
共 15 条
[1]
河南汝阳东沟超大型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J].
马红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马红义
;
吕伟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吕伟庆
;
张云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张云政
;
黎红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黎红莉
;
田修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田修启
;
马雁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马雁飞
.
地质与勘探,
2007,
(04)
:1
-7
[2]
河南商城县汤家坪钼矿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J].
杨泽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调查队
杨泽强
.
矿床地质,
2007,
(03)
:289
-295
[3]
豫西熊耳山地区沙沟银铅锌矿床成矿的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毛景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毛景文
;
郑榕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郑榕芬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叶会寿
;
高建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高建京
;
陈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陈文
.
矿床地质,
2006,
(04)
:359
-368
[4]
东秦岭东沟超大型斑岩钼矿SHRIMP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叶会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叶会寿
;
毛景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毛景文
;
李永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李永峰
;
郭保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郭保健
;
张长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张长青
;
刘王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刘王君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闫全人
;
刘国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刘国印
.
地质学报,
2006,
(07)
:1078
-1088
[5]
豫西南泥湖多金属矿田铅锌矿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
[J].
吕文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吕文德
;
赵春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队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赵春和
;
孙卫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孙卫志
;
燕建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燕建设
.
矿产与地质,
2006,
(03)
:219
-226
[6]
豫西南泥湖矿田钼钨及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矿机理探讨
[J].
叶会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叶会寿
;
毛景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毛景文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永峰
;
燕长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燕长海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郭保健
;
赵财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赵财胜
;
何春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何春芬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榕芬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莉
.
现代地质,
2006,
(01)
:165
-174
[7]
东沟钼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因素研究
[J].
付治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
付治国
;
吕伟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
吕伟庆
;
田修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
田修启
;
印修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
印修章
;
张松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
张松盛
.
中国钼业,
2005,
(02)
:8
-13+16
[8]
中国北方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期次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J].
毛景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毛景文
;
谢桂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谢桂青
;
张作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张作衡
;
李晓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李晓峰
;
王义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王义天
;
张长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张长青
;
李永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李永峰
.
岩石学报,
2005,
(01)
:171
-190
[9]
东秦岭南泥湖钼(钨)矿田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永峰
;
毛景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局平顶山地质勘查院,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局漯河地质勘查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局漯河地质勘查院,漯河,北京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局漯河地质勘查院,漯河,平顶山,漯河,北京
毛景文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白凤军
;
李俊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局平顶山地质勘查院,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局漯河地质勘查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局漯河地质勘查院,漯河,北京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局漯河地质勘查院,漯河,平顶山,漯河,北京
李俊平
;
和志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局平顶山地质勘查院,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局漯河地质勘查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局漯河地质勘查院,漯河,北京河南有色地质矿产局漯河地质勘查院,漯河,平顶山,漯河,北京
和志军
.
地质论评,
2003,
(06)
:652
-659
[10]
华北陆块南缘中生代构造演化与铅锌银成矿作用[D]. 叶会寿.中国地质科学院 2006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