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熊耳山地区沙沟银铅锌矿床成矿的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77
作者
毛景文
郑榕芬
叶会寿
高建京
陈文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银铅锌矿; 40Ar/39Ar测年; 熊耳山; 豫西;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06.04.002
中图分类号
P618.4 [有色金属];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豫西沙沟、铁炉坪和蒿坪沟银铅锌矿构成秦岭地区最大的银矿集区,初步探明银金属储量约4000t。在这3个矿区中矿脉群受NE向断裂的控制,单个矿脉仅数厘米到数十厘米厚,但延长达数千米和延深数百米,矿石银品位极高,是一种罕见的工业性矿床。本次研究在沙沟矿区的近矿蚀变岩中选取绢云母和铬云母进行40Ar/39Ar年龄测定,获得坪年龄为(145.0±1.1)Ma和(147.0±1.5)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45.2±2.5)Ma和(147.6±2.3)Ma。这些年龄数据与熊耳山地区的三道庄—南泥湖钼钨矿成矿年龄基本相同,鉴于在沙沟矿区银铅锌矿脉于深部钼矿化越来越强以及在邻区可见到围绕中生代花岗岩体发育的斑岩型_矽卡岩型钼钨矿及外围的脉状和破碎带型铅锌银矿的矿化分带之现象,可以认为银铅锌与钼钨矿化属于同一成矿系统。
引用
收藏
页码:359 / 36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深部流体成矿系统.[M].毛景文等著;.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
[2]  
华北地块南缘地质构造演化与成矿.[M].王志光等著;.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
[3]   豫西南泥湖矿田钼钨及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矿机理探讨 [J].
叶会寿 ;
毛景文 ;
李永峰 ;
燕长海 ;
郭保健 ;
赵财胜 ;
何春芬 ;
郑榕芬 ;
陈莉 .
现代地质, 2006, (01) :165-174
[4]   熊耳山Au-Ag-Pb-Mo矿集区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 [J].
郭保健 ;
李永峰 ;
王志光 ;
叶会寿 .
地质与勘探, 2005, (05) :43-47
[5]   中国北方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期次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J].
毛景文 ;
谢桂青 ;
张作衡 ;
李晓峰 ;
王义天 ;
张长青 ;
李永峰 .
岩石学报, 2005, (01) :171-190
[6]   河南省熊耳山西段沙沟西银铅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J].
支风岐 ;
刘灵恩 ;
索勇 .
矿产与地质, 2004, (01) :35-38
[7]   豫西熊耳山西段银(铅)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J].
陈旺 ;
胡海珠 ;
郑镝 .
矿产与地质, 2003, (S1) :378-381
[8]   熊耳山西段银铅矿找矿地球物理标志研究 [J].
张瑜麟 ;
张林 .
矿产与地质, 2003, (S1) :472-474
[9]   豫西南铅锌银矿集区深部构造与成矿作用 [J].
燕长海 ;
刘国印 ;
邓军 .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3, (04) :221-227
[10]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关键时限 [J].
翟明国 ;
朱日祥 ;
刘建明 ;
孟庆任 ;
侯泉林 ;
胡圣标 ;
李忠 ;
张宏福 ;
刘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0) :913-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