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红柳泉地区岩性油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16
作者
孙秀建
刘应如
乐幸福
倪祥龙
李艳丽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关键词
岩性油藏; 主控因素; 沉积坡折带; 沉积微相; 红柳泉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紧邻红狮生油凹陷的红柳泉地区是柴达木盆地岩性油藏最发育的区带之一。通过对红柳泉地区主要目的层E13沉积微相精细划分,指出沉积坡折带控制下发育的有利沉积微相是红柳泉岩性油藏分布的主控因素;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是红柳泉地区岩性油藏主要的储集体类型。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红柳泉地区已发现了规模性岩性油藏。
引用
收藏
页码:801 / 80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准噶尔大型坳陷湖盆坡折带的类型和分布特征 [J].
王英民 ;
刘豪 ;
李立诚 ;
齐雪峰 ;
王媛 .
地球科学, 2002, (06) :683-688
[2]   陆相盆地坡折带的隐蔽油气藏勘探战略 [J].
李群 ;
王英民 .
地质论评, 2003, (04) :445-448
[3]   应用坡折带理论寻找隐蔽油气藏 [J].
张善文 ;
王英民 ;
李群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3) :5-7
[4]   柴达木盆地红柳泉地区下干柴沟组E3~1Ⅰ和E3~1Ⅱ砂层组沉积微相及沉积演化研究 [J].
董文举 ;
张道伟 ;
邵毅 ;
王彬 ;
刘振华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01) :111-115
[5]   坳陷型湖盆缓坡边缘沉积坡折带的识别——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延长期沉积坡折带为例 [J].
李树同 ;
王多云 ;
王彬 ;
陶辉飞 ;
刘志伟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01) :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