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phi116和umc1044标记选育抗纹枯病玉米品系

被引:17
作者
杨华 [1 ]
杨俊品 [2 ]
荣廷昭 [3 ]
王凤格 [4 ]
谭君 [2 ]
邱正高 [1 ]
机构
[1] 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3] 四川省农业大学玉米所
[4]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玉米; 玉米纹枯病; SSR标记; 标记辅助选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玉米纹枯病已成为我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为解决玉米纹枯病抗病育种工作中人工接种鉴定困难、选择效率低等问题,利用第7和第1染色体上与抗病QTL紧密连锁的两个标记phi116和umc1044对(CML270×478)×CML270回交后代13份BCF6:7选系进行了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果发现,2份选系与478具有1条相同带型,1份与478具有2条相同的带新型;另10份选系与CML270具有相同带型。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依据标记推断为不抗病的3份材料表现为感到高感纹枯病,而其余10份表现从感到高抗,带谱与病性指数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r=0.6625>r0.01=0.64,从中获得高抗玉米纹枯病选系478C4-2-2、478C4-2-3、478C4-2-4。配合力分析表明,478C4-2-2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所配组合渝单24在2006年已通过重庆市审定。研究表明,标记鉴定和表型鉴定相结合,选择玉米纹枯病抗病自交系是完全有效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47 / 3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抗玉米纹枯病材料的鉴定及抗性遗传研究 [J].
杨俊品 ;
唐海涛 ;
杨家秀 ;
李晓 ;
陈德全 ;
张彪 ;
石永刚 ;
黄宜祥 .
植物病理学报, 2005, (02) :174-178
[2]   湖北省玉米纹枯病病原丝核菌的种类和致病性 [J].
肖炎农 ;
李建生 ;
郑用链 ;
徐尚忠 ;
于广洋 .
菌物系统, 2002, (03) :419-424
[3]   辽宁省玉米纹枯病病原学研究 [J].
唐朝荣 ;
陈捷 ;
纪明山 ;
邹庆道 ;
宋刚 .
植物病理学报, 2000, (04) :319-326
[4]   玉米纹枯病病原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J].
吴大椿 ;
方守国 ;
余知和 .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7, (01) :17-21
[5]   玉米对纹枯病抗性的初步研究 [J].
吴大椿,万明刚 .
湖北农业科学, 1995, (06) :39-41
[6]   西南地区立枯丝核菌优势融合群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J].
谭方河 ;
陶家凤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1991, (01) :149-155
[7]  
J. H. Zou,X. B. Pan,Z. X. Chen,J. Y. Xu,J. F. Lu,W. X. Zhai,L. H. Zhu.Mapp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controlling sheath blight resistance in two rice cultivars (<Emphasis Type="Italic">Oryza sativa L.)[J].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