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冬小麦生态系统齐穗期水碳通量日变化的非对称响应

被引:20
作者
王建林 [1 ]
温学发 [2 ]
孙晓敏 [2 ]
王玉英 [3 ]
机构
[1] 青岛农业大学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碳通量; 水汽通量; 冠层导度; 日变化; 冬小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陆地生态系统CO2和水热通量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控制机制是理解生态系统水碳耦合循环过程和模型开发的基础。农田生态系统水碳通量特征的研究对把握作物生产力水平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高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涡度相关技术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齐穗期水碳通量的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C3作物冬小麦构成的农田生态系统晴天CO2通量、水汽通量和冠层导度均存在明显的"午休"现象,"午休"的原因是晴天强光造成的"光抑制";CO2通量对光合有效辐射呈米氏响应,其表观量子效率为0.002997 mg/μmol,潜在最大碳通量为3.3494 mg/(m2.s);水汽通量和冠层导度与光合有效辐射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但在相同光合有效辐射下,下午的冠层导度明显小于上午,其原因在于同化产物的反馈抑制;下午的水汽通量明显大于上午,则主要受控于温度和VPD的变化。由于下午的水汽通量大于上午,而CO2通量在上午和下午无明显差异,使得农田生态系统上午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下午。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6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稻田CO通量对光强和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 [J].
朱咏莉 ;
吴金水 ;
童成立 ;
王克林 ;
王勤学 .
环境科学, 2008, (04) :1040-1044
[2]   黄土塬区麦田CO通量季节变化 [J].
李双江 ;
刘文兆 ;
高桥厚裕 ;
桧山哲哉 ;
福岛义宏 ;
李志 ;
刘志红 ;
张红星 .
生态学报, 2007, (05) :1987-1992
[3]  
水稻、大豆、玉米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及其对光强响应的滞后效应[J]. 王建林,齐华,房全孝,于贵瑞.华北农学报. 2007(02)
[4]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CO2通量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控制机制 [J].
张军辉 ;
于贵瑞 ;
韩士杰 ;
关德新 ;
孙晓敏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S1) :60-69
[5]   长白山红松针阔混交林CO2通量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 [J].
关德新 ;
吴家兵 ;
金昌杰 ;
韩士杰 ;
张弥 ;
施婷婷 .
林业科学, 2006, (10) :123-128
[6]  
中国亚热带和温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呼吸的季节模式及环境响应特征[J]. 于贵瑞,温学发,李庆康,张雷明,任传友,刘允芬,关德新.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2)
[7]  
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的原理与方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于贵瑞,孙晓敏等著, 2006
[8]  
On Measuring Net Ecosystem Carbon Exchange Over Tall Vegetation on Complex Terrain[J] . Dennis Baldocchi,John Finnigan,Kell Wilson,K. T. Paw U,Eva Falge.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 2000 (1)
[9]  
千烟洲人工林不同高度碳通量季节变化及其环境因子的影响. 刘允芬,宋霞,于贵瑞,等. 中国科学,D辑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