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用体系法治化原理探析

被引:20
作者
李林芳
徐亚文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社会信用; 国家认证; 信用监督; 信用立法;
D O I
10.19624/j.cnki.cn42-1005/c.2019.11.004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D64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5 ;
摘要
防止失信惩戒的泛化、扩大化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新课题。从国家认证理论的角度看,社会诚信体系是国家认证制度的组成部分,两者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社会信用制度是公法制度,也是一项统计性的制度和对应性的制度。建设法治化的社会信用体系,需要统一信用立法,划定社会信用制度的规则界限;规范"统计性的权力",夯实社会信用制度的数据基础;规范"对应性的权力",建立信用信息清单制度;规范信用惩戒权,完善信用惩戒的法律救济。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信用建设措施切莫泛化.[N].刘振;.安徽日报.2019,
[2]  
别让“黑名单”成为“大箩筐”.[N].袁媛;.新华日报.2019,
[3]  
动辄上“失信黑名单” 信用体系该打法律补丁了.[N].欧阳晨雨;.中国青年报.2019,
[4]  
个人征信内容应有边界与底线.[N].井水明;.中国审计报.2019,
[5]  
国家基础能力的基础.[M].欧书军;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6]  
G2G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及信息安全实证研究.[M].范静; 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7]  
法理学.[M].李龙; 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8]   论设区的市信用立法的问题与路径 [J].
宋方青 ;
李佳飞 .
东南学术, 2019, (05) :228-235
[9]   信用监管:构建新型监管机制之基石 [J].
罗培新 .
中国银行业, 2019, (08) :25-28
[10]   国家认证的法理解读 [J].
高一飞 .
当代经济管理, 2018, 40 (01) :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