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泰州组及其时代

被引:4
作者
张一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江苏南京
关键词
泰州组; 江苏北部; 地质时代; 白垩纪;
D O I
10.19839/j.cnki.dcxzz.1996.01.009
中图分类号
P535 [区域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利用孢粉系统学方法研究前人发表的江苏北部海安凹陷和盆地西缘钦30井泰州组的孢粉组合,并由此对这两个地区泰州组的地质年代和区域对比提出不同的看法:即海安凹陷的泰州组应是白垩纪最晚的马斯特里赫特期的沉积,而钦30井泰州组则为坎佩尼或部分为前坎佩尼期的沉积。结合介形类动物群的产出,将上述两地区的泰州组与泰州组建组的泰1井泰州组等进行了对比。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中国晚白垩世孢粉植物群 [J].
张一勇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3, (02) :131-157+237
[2]   江苏北部始新统戴南组、三垛组孢粉植物群及古生态环境 [J].
张一勇 ;
钱泽书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2, (01) :1-24+111
[3]   东北地区晚白垩世—第三纪孢粉组合序列 [J].
刘牧灵 .
地层学杂志, 1990, (04) :277-285
[4]   广东南雄盆地古新世早期孢粉组合 [J].
李曼英 .
古生物学报, 1989, (06) :741-750+828
[5]  
吉林珲春煤田下第三系孢粉组合.[J].刘牧灵;.地层古生物论文集.1987, 01
[6]   我国发现多种沃氏粉化石及其意义 [J].
周山富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85, (04) :427-434+461
[7]   我国部分地区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孢粉组合序列 [J].
王大宁 ;
孙秀玉 ;
赵英娘 ;
何卓生 .
地质论评, 1984, (01) :8-18+95
[8]   一个含正型粉和山龙眼类孢粉组合时代的探讨 [J].
郝玉鸿 ;
陈民敏 .
石油实验地质, 1983, (04) :289-297+330
[9]  
松花江南部白垩纪孢粉组合.[J].余静贤;郭正英;茅绍智;.地层古生物论文集.1983, 00
[10]  
中国白垩纪和早第三纪孢粉植物群和有机岩的分布.[J].宋之琛;黎文本;何承全.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3,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