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提取方式对连翘、荆芥、薄荷挥发油成分及抗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46
作者
朱梅芳 [1 ]
唐宇 [1 ]
郑琴 [1 ]
汤丹丰 [1 ]
罗俊 [1 ]
胡鹏翼 [1 ]
郭园园 [1 ]
吴海霞 [1 ]
杨明 [1 ,2 ]
机构
[1] 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成都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连翘; 荆芥; 薄荷;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抑菌; 挥发油; 致病菌; 胡薄荷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4.2 [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提取];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对连翘Forsythiae Fructus、荆芥Schizonepetae Herba、薄荷Menthae Haplocalycis Herba及其配伍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分析,探讨挥发油不同提取方法与其成分及抑菌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连翘、荆芥、薄荷挥发油成分及其配伍后成分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抑菌圈直径及最低抑菌浓度(MIC),评价单味连翘、荆芥、薄荷挥发油和配伍提取挥发油及单提混合后的挥发油对常见的4种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连翘、荆芥与薄荷混合提取后,所得到的挥发油主要成分及含量均发生了变化。连翘-荆芥混合提取的挥发油中,缺失了连翘挥发油中含有的7种成分和荆芥挥发油中的7种成分,而新增了8种成分。连翘-薄荷混合提取后,缺失了连翘挥发油中的6种成分和薄荷挥发油中的8种成分,并新增8种成分。荆芥-薄荷混合提取后,缺失了荆芥挥发油中的4种成分和薄荷挥发油中的7种成分,新增了7种成分。连翘-荆芥-薄荷混合提取后,缺失了连翘挥发油中的6种成分、荆芥挥发油中的4种成分、薄荷挥发油中的2种成分,连翘和薄荷共有成分缺失1种,荆芥和薄荷共有成分缺失2种,新增了9种成分。与单提混合挥发油相比,3种药材混合提取组中胡薄荷酮的相对含量明显下降。抑菌实验显示,不同提取方式所得挥发油的抑菌效果不同,单味挥发油及单提混合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均优于配伍提取挥发油组。结论挥发油是解表中药的重要药效成分,中药挥发油采用不同的提取方式对挥发油的得率、成分及药效有一定的影响,最终影响其疗效,应对此加以关注。
引用
收藏
页码:2845 / 285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薄荷挥发油的化学型分析及抑菌、抗炎活性研究.[D].杨倩.江苏大学.2017, 01
[2]   不同产地薄荷饮片中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J].
迟玉广 ;
李中阳 ;
黄爱华 ;
肖凤霞 ;
刘国光 ;
江斯伟 .
安徽医药, 2016, 20 (09) :1661-1664
[3]   四川产肉桂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药效学研究附视频 [J].
张小飞 ;
冯玲玲 ;
伍振峰 ;
杨明 .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6, (09) :1183-1187
[4]   不同产地连翘挥发油主要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 [J].
魏珊 ;
吴婷 ;
李敏 ;
张淑蓉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 22 (04) :69-74
[5]   基于抑菌活性成分的薰衣草精油组效关系研究 [J].
符继红 ;
唐军 ;
廖享 ;
高晶 .
质谱学报, 2015, 36 (05) :403-410
[6]   药物制法对中成药解表功效的影响分析 [J].
郑琴 ;
喻进 ;
薛鑫 ;
熊文海 ;
岳鹏飞 ;
胡鹏翼 ;
伍振峰 ;
杨明 .
中草药, 2014, 45 (17) :2427-2430
[7]   不同产地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J].
杜成智 ;
覃洁萍 ;
陈玉萍 ;
蔡毅 .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53 (01) :188-190
[8]   胡薄荷酮对急性炎症动物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J].
解宇环 ;
郭沛鑫 ;
缪飞 ;
姜艳玲 ;
韩明超 ;
敖丽 .
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 (06) :1344-1346
[9]   山核桃青果皮对几种人类致病细菌的抑制作用 [J].
孙广仁 ;
姚大地 ;
由士江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7 (01) :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