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变化分析

被引:8
作者
祁兴芬
机构
[1] 德州学院地理系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碳吸收; 碳排放; 碳足迹;
D O I
10.16872/j.cnki.1671-4652.2013.02.015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依据1991~2010年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及农业投入等数据,对德州市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碳排放和碳足迹进行估算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表明:碳吸收量、碳吸收强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变化范围分别为(385.16~836.77)×104 t、6.67~15.4t.hm-2,小麦、玉米碳吸收量占80%的绝对优势,棉花、蔬菜也占有一定比例。农业投入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化肥引起的碳排放所占比例为57.93%,农膜引起的碳排放量增加趋势明显,变化范围为2.26~12.23×104 t。碳足迹由16.77×104 hm2增加至21.20×104 hm2后又减少到15.86×104 hm2,碳足迹强度变化范围为0.29~0.41hm2.hm-2;农田种植投入产生碳足迹比例中,氮肥施用产生碳足迹比例最大且呈减少趋势;复合肥、农膜产生碳足迹呈增大的趋势,变化范围分别为1.97%~15.53%、6.41%~21.10%.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时空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案例
    韩召迎
    孟亚利
    徐娇
    吴悠
    周治国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1 (05) : 1034 - 1041
  • [2] 基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能源碳足迹改进算法及应用
    韩召迎
    孟亚利
    刘丽平
    刘娜丽
    周治国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9) : 190 - 195
  • [3] 小麦-玉米-大豆轮作下黑土农田土壤呼吸与碳平衡
    梁尧
    韩晓增
    乔云发
    李禄军
    尤孟阳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 (04) : 395 - 401
  • [4] 农业碳足迹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黄祖辉
    米松华
    [J]. 农业经济问题, 2011, 32 (11) : 40 - 47+111
  • [5] 南京地区大棚蔬菜生产的碳足迹调查分析
    陈琳
    闫明
    潘根兴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09) : 1791 - 1796
  • [6] 我国农地利用碳排放的阶段特征及因素分解研究
    田云
    李波
    张俊飚
    [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1 (01) : 59 - 63
  • [7] 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与碳足迹分析
    赵荣钦
    黄贤金
    钟太洋
    [J]. 地理学报, 2010, 65 (09) : 1048 - 1057
  • [8] 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研究
    赵荣钦
    刘英
    丁明磊
    焦士兴
    [J]. 河南农业科学, 2010, (07) : 40 - 44
  • [9] 中国农田施用化学氮肥的固碳潜力及其有效性评价
    逯非
    王效科
    韩冰
    欧阳志云
    段晓男
    郑华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0) : 2239 - 2250
  • [10] 基于碳循环的化石能源及电力生态足迹
    谢鸿宇
    陈贤生
    林凯荣
    胡安焱
    [J]. 生态学报, 2008, (04) : 1729 - 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