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围垦海涂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特征

被引:3
作者
刘琛
丁能飞
郭彬
林义成
李华
李凝玉
傅庆林
机构
[1] 浙江省农科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海涂围垦; 土地利用方式;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土壤酶;
D O I
10.19336/j.cnki.trtb.2012.06.024
中图分类号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DGGE技术,从微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结合土壤酶活性研究不同农林利用方式对围垦海涂养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利用海涂盐分含量最高,而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最低;相比于蔬菜地和林地,棉花地和水稻田的有机质、碱解氮、过氧化氢酶和蛋白酶活性更高。四种利用方式土壤的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细菌是土壤中的主要种群,其数量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等养分特征呈显著正相关,表现为水稻田、棉花地>蔬菜地、林地>未利用。DGGE图谱分析结果显示未利用土壤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81,与水稻田、棉花地较为接近,其次为蔬菜地和林地,分别为2.52和2.38。围垦利用引起土壤中的Gaetbulibacter marinus与Gillisia mitskevichiae种属变化。围垦利用后土壤质量优于未利用海涂。相比而言,种植水稻对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维持土壤质量较为有利。
引用
收藏
页码:1415 / 14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Changes in Soil Properties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Cropping and Drip Irrigation During the Reclamation of Severe Salt-Affected Soils[J]. TAN Jun-li1, 2, 3 and KANG Yue-hu1 1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Cycle and Related and Land Surface Processes,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P.R.China 2 Graduate School,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 P.R.China 3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 and Water Conservancy, Ningxia Univ
  • [2] 围垦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长江口滩地土壤粒径分布的影响
    周学峰
    赵睿
    李媛媛
    陈小勇
    [J]. 生态学报, 2009, 29 (10) : 5544 - 5551
  • [3] 不同利用方式下红壤微生物生物量及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变化
    刘明
    李忠佩
    张桃林
    [J]. 土壤, 2009, 41 (05) : 744 - 748
  • [4] 不同利用方式旱地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碳、氮、磷分布特征
    刘晓利
    何园球
    李成亮
    姜灿烂
    陈平帮
    [J]. 土壤学报, 2009, 46 (02) : 255 - 262
  • [5] 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转化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
    李忠佩
    吴晓晨
    陈碧云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8) : 1712 - 1721
  • [6] 浙江省滩涂围垦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评价指标及策略初探
    刘瑶
    金永平
    周安国
    [J]. 海洋学研究, 2006, (S1) : 73 - 82
  • [7] 浙江滩涂围垦的现状与展望
    徐承祥
    周柏水
    [J]. 东海海洋, 2004, (02) : 53 - 58
  • [8] 滩涂围垦的负面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冯利华
    鲍毅新
    [J]. 海洋科学, 2004, (04) : 76 - 77
  • [9] 土壤水解酶类催化动力学研究进展
    张玉兰
    陈利军
    刘桂芬
    武志杰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2) : 2326 - 2332
  • [10]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 科学出版社 , (美)J.萨姆布鲁克(JosephSambrook),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