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利用方式下红壤微生物生物量及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12
作者
刘明 [1 ,2 ]
李忠佩 [1 ,2 ]
张桃林 [2 ]
机构
[1]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红壤; 利用方式;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
D O I
10.13758/j.cnki.tr.2009.05.012
中图分类号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研究了不同农林利用方式下红壤微生物生物量和代谢功能多样性等土壤质量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各指标造成了显著的影响;稻田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最高,林地和草地微生物生物量次之,旱地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最低(分别是稻田利用方式的4.3%和13.7%);稻田的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最高,旱地、林地和草地的细菌代谢功能多样性较低,旱地的真菌代谢功能多样性最低;微生物生物量和代谢功能多样性可以作为反映土壤质量变化的早期敏感的指标,用来衡量管理措施的改变对土壤质量造成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44 / 74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Changes in Transformation of Soil Organic C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s [J].
LI Zhongpei WU Xiaochen and CHEN Biyu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il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PR China Graduate Universit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PRChina .
AgriculturalSciencesinChina, 2007, (10) :1235-1245
[2]   不同利用方式下吴江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变化 [J].
侯鹏程 ;
徐向东 ;
潘根兴 .
生态环境, 2007, (01) :152-157
[3]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J].
王清奎 ;
汪思龙 ;
高洪 ;
刘艳 ;
于小军 .
生态学杂志, 2005, (04) :360-363
[4]   红壤丘陵区土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J].
陈桂秋 ;
黄道友 ;
苏以荣 ;
谢小立 ;
吴金水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2) :256-260
[5]   不同利用方式下红壤内在性质的演化 [J].
陈永强 ;
俞劲炎 .
土壤通报, 2004, (02) :149-151
[6]   红壤水稻土肥力性状的演变特征 [J].
李忠佩 ;
李德成 ;
张桃林 ;
陈碧云 ;
尹瑞玲 ;
施亚琴 .
土壤学报, 2003, (06) :870-878
[7]   科尔沁沙地不同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对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 [J].
苏永中 ;
赵哈林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0) :1681-1686
[8]   红壤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微生物量研究 [J].
陈国潮 ;
何振立 .
土壤通报, 1998, (06) :37-39
[9]   我国红壤的退化问题 [J].
赵其国 .
土壤, 1995, (06) :281-285
[10]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鲁如坤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