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热带第四纪红粘土的粒度特征

被引:48
作者
朱丽东 [1 ]
叶玮 [2 ]
周尚哲 [3 ]
李凤全 [2 ]
杨立辉 [2 ]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浙江师范大学旅游与管理学院
[3]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中亚热带; 第四纪; 红土沉积; 粒度分布;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6.05.012
中图分类号
P534.63 [第四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5 ;
摘要
中国南方第四纪红粘土的成因尚有洪积、冲积、风成、坡麓堆积风化等多种说法。中亚热带5个红土沉积剖面的粒度组成分析结果表明:(1)5个红土沉积剖面的粒度组成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粉砂(4~63μm)为优势粒组,其含量的平均值为48.12%68.89%,粘粒(<4μm)含量平均值变化于23.83%50.10%,砂(>63μm)含量平均值<5%。推测中亚热带红土母质具风成特性,沉积后经历了较强的风化成壤过程。(2)粒度参数高度相关,频率曲线以双峰为主体,概率累积曲线表现为三段式和五段式,表明中亚热带各地红土的沉积环境较为一致,但分选具一定复杂性。(3)在剖面上,红土粒度分布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棕黄色层的平均粒径值较均质红土层和网纹红土层粗,粉砂含量较高。
引用
收藏
页码:5586 / 559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红壤母质熟化过程中土壤磷的组分变化研究 [J].
王伯仁 ;
徐明岗 ;
申华平 ;
高菊生 .
湖南农业科学, 2005, (01) :42-44
[2]   太湖流域地貌与环境变迁对新石器文化传承的影响 [J].
申洪源 ;
朱诚 ;
贾玉连 .
地理科学, 2004, (05) :580-585
[3]   中国热带第四纪板块构造的地貌效应 [J].
黄镇国 ;
张伟强 .
地理科学, 2004, (03) :286-291
[4]   黄河中游新近系红粘土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以陕西府谷老高川为例 [J].
刘艳霖 ;
岳乐平 ;
帕拉提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4, (01) :78-83
[5]   海南岛土壤中铝钙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J].
龚子同 ;
张甘霖 ;
赵文君 ;
陈志诚 ;
欧阳洮 ;
赵玉国 .
地理科学, 2003, (02) :200-207
[6]   安徽宣城黄土堆积的磁性地层学与古环境意义 [J].
乔彦松 ;
郭正堂 ;
郝青振 ;
吴文祥 ;
张仲石 ;
赵华 ;
朱日祥 .
地质力学学报, 2002, (04) :369-375
[7]   华南亚热带山地土壤有机质更新特征定量研究 [J].
陈庆强 ;
孙彦敏 ;
沈承德 ;
彭少麟 ;
易惟熙 ;
姜漫涛 ;
李志安 .
地理科学, 2002, (02) :196-201
[8]   两个冰期-间冰期旋回的黄土记录及其古气候意义 [J].
熊尚发 ;
刘东生 ;
丁仲礼 .
地理科学, 2002, (01) :18-23
[9]   南沙套二元相结构的发现及其意义 [J].
张生 ;
朱诚 ;
于世永 ;
戴东升 .
地理科学, 2002, (01) :63-66
[10]   浙江长兴更新世红土中的分子化石及其古环境意义 [J].
王志远 ;
喻建华 ;
顾延生 ;
吕春英 ;
易轶 ;
谢树成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2, (01) :9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