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因素

被引:20
作者
郑重谊 [1 ]
谢达平 [1 ]
谭周进 [2 ]
肖克宇 [2 ]
李雨虹 [1 ]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2] 湖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微生物; 原生质体制备; 再生; 融合; 影响因素;
D O I
10.16498/j.cnki.hnnykx.2006.04.014
中图分类号
Q93-33 [微生物学技术与微生物学实验];
学科分类号
071005 ; 100705 ;
摘要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微生物育种的有效方法之一,包括原生质体制备、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再生及融合子的分离等主要过程。综述了培养基成分、菌龄、酶的种类及浓度、稳定剂、PEG的分子量、浓度等因素对微生物原生质体制备、融合及再生的影响,并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及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概括。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技术的研究 [J].
陈敏 ;
蒋予箭 ;
姚善泾 ;
鲁毅 ;
朱林华 .
食品科学, 2005, (08) :150-152
[2]   麦角酰胺产生菌原生质体的紫外诱变育种附视频 [J].
陈江源 ;
代江红 ;
刘志国 ;
赵静国 ;
王亚林 ;
屈伸 .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05, (07) :33-35+45
[3]   提高酵母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方法研究 [J].
王明兹 ;
施巧琴 ;
周晓兰 ;
吴松刚 .
微生物学杂志, 2005, (03) :10-13
[4]   红曲霉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其遗传转化系统 [J].
周礼红 ;
李国琴 ;
王正祥 ;
诸葛健 .
遗传, 2005, (03) :423-428
[5]   木霉T21和T22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研究初报 [J].
赵乐辉 ;
李颖 ;
吕淑霞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1) :96-98
[6]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微生物菌种 [J].
谭周进 ;
杨海君 ;
林曙 ;
吴铁 .
核农学报, 2005, (01) :75-79
[7]   诺卡氏菌HD9611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研究 [J].
王丽娟 ;
张彭湃 ;
杨生玉 .
食品科技, 2005, (02) :4-7
[8]   链霉菌菌株A与哈茨木霉T-23原生质体融合条件的研究 [J].
张彩霞 ;
于晓丹 ;
李颖 ;
吕淑霞 ;
陈捷 .
生物技术, 2004, (06) :21-23
[9]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高效驱油细胞工程菌的研究 [J].
宋绍富 ;
张忠智 ;
俞理 ;
罗一菁 ;
雷光伦 .
油田化学, 2004, (02) :187-190
[10]   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 [J].
宋爱环 ;
李红叶 ;
刘小红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4, (02) :19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