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北麓高煤级煤的变形—变质类型

被引:10
作者
曹代勇
张守仁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高煤级煤; 变形—变质类型; 煤化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中国东部大别造山带前陆盆地石炭纪含煤岩系的高煤级煤进行了深入研究 ,划分出 3种变形—变质类型。构造—热变质类型煤样采自剪切应变带内 ,煤镜质组反射率各向异性显著 ,煤结构参数Lc 最大 ,La/Lc 和d0 0 2 最小 ,TEM下存在局部石墨化现象 ,呈现动力变质特征。岩浆热变质类型煤样受中生代花岗岩侵入体异常高温影响 ,Romax和Robi较大 ,显微镜下呈非均质结构 ,La/Lc 在 3类煤中最大。区域变质类型煤的Romax最小 ,但仍远远高于稳定地区相近地质时代煤 ,反映了造山带旁侧构造—热活动背景下有机质的高演化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470 / 477+564 +56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煤X射线衍射与构造煤变质浅议 [J].
蒋建平 ;
罗国煜 ;
康继武 .
煤炭学报, 2001, (01) :31-34
[2]   有机质演化特征在造山带研究中的意义 [J].
曹代勇 ;
张守仁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0, (04) :8-12
[3]   极低级变质作用的研究现状 [J].
毕先梅 ;
索书田 ;
莫宣学 ;
张继军 .
地学前缘, 1998, (04) :121-125
[4]   构造煤的动力变质作用及其演化规津 [J].
曹运兴,张玉贵,李凯琦,侯泉林,郭德勇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6, (04) :15-18
[5]   煤中应变各向异性条纹的发现及意义 [J].
曹代勇,唐跃刚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4, (03) :14-16
[6]   大别山北麓石炭系研究新进展 [J].
王仁农 ;
王怿 ;
欧阳舒 .
地层学杂志, 1994, (01) :17-23+83-84
[7]   大别山北麓的石炭系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马文璞 .
地质学报, 1991, (01) :17-26
[8]   论煤层流变 [J].
王桂梁 ;
朱炎铭 .
中国矿业学院学报, 1988, (03) :19-28
[9]   煤的结构与变质因素的关系 [J].
曲星武 ;
王金城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80, (03) :20-28
[10]  
煤的局部定向-整体秩理扩展机理研究[J]. 张守仁,曹代勇.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0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