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行为实行化的法教义学审视与重构——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的思考

被引:53
作者
阎二鹏
机构
[1] 海南大学法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预备行为实行化; 形式预备犯; 实质预备犯; 法教义学;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6.05.007
中图分类号
D92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形式预备犯无论是在结果无价值还是在行为无价值的视阈下,其处罚的正当性都面临重重危机,而实质预备犯则因其行为的定型性及对重大法益的抽象危险获得了处罚的正当性。预备行为实行化的立法模式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所独有,但是其存在将形式预备行为及欠缺法益侵害抽象危险的预备行为实行化的"非理性"扩张因素。基于目的论解释的立场,在法教义学上应通过行为类型、犯罪形态及法益侵害类型等路径对预备行为实行化的相关犯罪作限缩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中国刑法立法改革的新思维——以《刑法修正案(九)》为中心 [J].
赵秉志 ;
袁彬 .
法学, 2015, (10) :17-23
[3]   预备犯处罚界限论 [J].
郑延谱 .
中国法学, 2014, (04) :236-249
[4]   也论刑法教义学的立场 与冯军教授商榷 [J].
张明楷 .
中外法学, 2014, 26 (02) :357-375
[5]   为刑法主观主义辩 [J].
马乐 .
环球法律评论, 2014, 36 (02) :65-84
[6]   法教义学对刑法发展的意义 [J].
沃尔福冈弗里希 ;
赵书鸿 .
比较法研究, 2012, (01) :143-154
[7]   从立法技术层面看刑法修正案 [J].
郭泽强 .
法学, 2011, (04) :19-25
[8]   德国刑法学中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的流变、现状与趋势 [J].
陈璇 .
中外法学, 2011, 23 (02) :369-394
[10]   网络犯罪与中国刑法应对 [J].
于志刚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3) :109-12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