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立法与物权行为的关系

被引:1
作者
洪霞
机构
[1] 浙江凯大律师事务所
关键词
物权行为; 物权变动区分原则; 有因性物权行为理论; 物权意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物权行为独立性与物权无因性原则并不具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理论通说与我国现行立法均支持的物权变动区分原则本质上即属于对有因形物权行为理论的承认。从民事法律行为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与科学性而言,承认债权、物权两分体系必然导致对物权行为的承认。事实上,缺乏独立物权意思的处分行为并不能导致物权变动结果的发生,交付、登记的物权变动行为均以当事人真实意思为物权变动发生的前提。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9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论无权处分和善意取得的冲突和协调——以私卖夫妻共有房屋时买受人的保护为中心 [J].
刘贵祥 .
法学家, 2011, (05) :99-113+178
[2]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略探——以《物权法》为背景 [J].
韩舸友 .
法学杂志, 2010, 31 (06) :75-77
[3]   另一种物权行为理论——以瑞士法为考察对象 [J].
常鹏翱 .
环球法律评论, 2010, 32 (02) :99-111
[4]   善意取得合同效力的立法解析与逻辑证成 [J].
彭诚信 ;
李建华 .
中国法学, 2009, (04) :85-101
[5]   《物权法》中物权行为理论之辨析 [J].
田士永 .
法学, 2008, (12) :93-102
[6]   中国民法继受潘德克顿法学:引进、衰落和复兴 [J].
孙宪忠 .
中国社会科学, 2008, (02) :88-102+206
[8]   法律行为分类理论之检讨 [J].
尹田 .
法商研究, 2007, (01) :16-21
[9]   论物权法中物权和债权的区分 [J].
王利明 .
法学论坛, 2007, (01) :5-10
[10]   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以我国物权法草案第111条为分析对象 [J].
王利明 .
中国法学, 2006, (04) :7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