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情绪与初中生攻击性关系:抑制还是促进

被引:2
作者
姜永志
机构
[1] 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攻击性; 侵犯性; 应对方式; 情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正>一、引言自我,通常是指个体对自身状况、人—我关系的认识,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意向,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感和自我意向三种成分。[1]它是激发个体对环境信息选择加工和价值估价的积极代理者,从而形成不同的社会行为。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侯杰泰等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社会性发展心理学.[M].俞国良;辛自强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3]  
心理学大辞典.[M].林崇德等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   中国人自我的区域文化心理学探析——双文化自我与文化适应 [J].
姜永志 ;
张海钟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 29 (03) :57-60
[5]   甘肃省市域城乡男女居民攻击性问卷调查比较分析 [J].
张小龙 ;
张海钟 .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5 (06) :63-67
[6]   中学生应对方式研究综述 [J].
余芝兰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 (01) :53-54
[7]   青少年自尊与攻击的关系: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作用 [J].
辛自强 ;
郭素然 ;
池丽萍 .
心理学报, 2007, (05) :845-851
[8]   中学生攻击性发展特点的研究 [J].
何一粟 ;
李洪玉 ;
冯蕾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 (02) :57-63
[9]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压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J].
李金钊 .
心理科学, 2004, (04) :980-982
[10]   儿童攻击行为与"心理理论"关系的研究 [J].
王益文 ;
林崇德 ;
张文新 .
心理科学, 2004, (03) :54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