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盆地渐新世-上新世沉积相分析与沉积演化

被引:15
作者
张楗钰 [1 ,2 ]
张克信 [1 ,2 ]
季军良 [1 ,2 ]
骆满生 [1 ,2 ]
陈奋宁 [3 ]
徐亚东 [1 ,2 ]
王岳明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4]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关键词
循化盆地; 沉积相; 古流向; 物源分析; 粒度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位于循化盆地南缘的积石镇羊圈贡拜-西沟上庄剖面发育连续完整的晚渐新世-上新世地层,从老至新依次出露渐新统-中新统他拉组、中新统咸水河组(中庄段、上庄段、东乡段)和中新统-上新统临夏组(柳树段和何王家段).沉积相分析认为,他拉组以冲积扇相为主,咸水河组以富含膏盐层的咸化湖相-三角洲前缘相为主,临夏组以湖相-三角洲前缘相夹水下扇相为主.通过对沉积序列中古流向的系统测量和分析,揭示他拉组、咸水河组沉积期的古水流方向多在SE-NW之间,结合物源分析,表明当时西秦岭北缘逆冲带和拉脊山逆冲带均已隆起并遭受剥蚀成为循化盆地沉积物的物源供应区;而在临夏组沉积期,古水流以NWW为主,推测循化盆地东部的积石山隆起成为物源的主要供应区.剖面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和C-M图分析结果印证了对剖面沉积相的划分,并指示盆地沉积时期的三角洲前缘和水下扇发育区存在牵引流.
引用
收藏
页码:774 / 78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 [1] Paleogene-Neogene stratigraphic realm and sedimentary sequence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their response to uplift of the plateau[J]. ZHANG KeXin1,2, WANG GuoCan2,3, JI JunLiang1,2, LUO ManSheng1,2, KOU XiaoHu4, WANG YueMing5, XU YaDong1,2, CHEN FenNing6, CHEN RuiMing6, SONG BoWen1,2, ZHANG JianYu1,2 & LIANG YinPing1,2 1 Key Laboratory of Bi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2 Fa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
  • [2] Cenozoic sedimentary records and geochronological constraints of differential uplif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J]. ZHANG KeXin1,2, WANG GuoCan2,3, CAO Kai2,3, LIU Chao2,3, XIANG ShuYuan3, HONG HanLie3, KOU XiaoHu1,3, XU YaDong1,3, CHEN FenNing1,3, MENG YanNing2,3 & CHEN RuiMing2,3 1 Key Laboratory of Bi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ina Uni
  • [3] 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隆升与沉积盆地分布耦合
    张克信
    王国灿
    陈奋宁
    徐亚东
    骆满生
    向树元
    寇晓虎
    赵来时
    [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5) : 583 - 597
  • [4] 循化-贵德地区新生代盆地发育及其对高原增生的指示
    刘少峰
    张国伟
    P.L.Heller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07, (S1) : 235 - 248
  • [5] 构造、气候与砾岩——以积石山和临夏盆地为例
    郑德文
    张培震
    万景林
    袁道阳
    李大明
    王建平
    尹京武
    李传友
    王志才
    [J]. 第四纪研究, 2006, (01) : 63 - 69
  • [6] 盆山关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内容和方法
    刘少峰
    张国伟
    [J]. 地学前缘, 2005, (03) : 101 - 111
  • [7] 西藏吉隆—沃马盆地龙骨沟剖面古地磁年代学及喜马拉雅山抬升记录
    岳乐平
    邓涛
    张睿
    张兆群
    F.Heller
    王建其
    杨利荣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6) : 1009 - 1016
  • [8] 兰州盆地永登剖面记录的第三纪沉积环境
    岳乐平
    邱占祥
    颉光普
    邱铸鼎
    张莉
    张云翔
    Heller F
    [J]. 沉积学报, 2003, (04) : 683 - 687+694
  • [9]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时序——临夏盆地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J]. 郑德文,张培震,万景林,李传友,曹继秀.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 [10] 青海贵德盆地晚新生代沉积演化与青藏高原北部隆升
    宋春晖
    方小敏
    李吉均
    高军平
    孙东
    聂军胜
    颜茂都
    [J]. 地质论评, 2003, (04) : 337 -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