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郭城地区脉岩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构造背景

被引:33
作者
谭俊 [1 ]
魏俊浩 [1 ]
杨春福 [2 ]
冯波 [2 ]
谭文娟 [1 ]
郭大招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2] 山东烟台鑫泰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脉岩; 地球化学; 富集地幔; 构造背景; 胶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1 [岩石成因]; P584 [岩石物理与岩石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胶东海阳郭城地区高密度、高频率产出多种脉岩类岩石,主要包括辉绿岩(βμ)、煌斑岩(χ)、闪长岩(δ)、闪长玢岩(δμ)、花岗斑岩(νπ)、正长斑岩(ξπ)等,且脉岩与金矿密切伴生。为了探讨该区脉岩的成因、源区性质及成岩构造背景,本文通过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脉岩总体属于钾质钙碱性系列,高Mg、Fe、Al,低Ti,来自深部同一岩浆源区,富集LILE和LREE,相对亏损HFSE,为弥散状角闪石相橄榄岩富集地幔部分熔融作用(9.52%)的产物。成岩过程中岩浆经历了橄榄石、单斜辉石、角闪石等暗色矿物以及少量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岩浆侵位过程中没有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脉岩形成于大陆板内环境,同时具有大陆弧钙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了在构造背景上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及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华北地块岩石圈的区域性伸展—减薄机制有关,可能与郯庐断裂带在该时期的左行走滑引张关系更为密切。
引用
收藏
页码:1177 / 118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辽东半岛煌斑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对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开始时间的制约 [J].
姜耀辉 ;
蒋少涌 ;
赵葵东 ;
倪培 ;
凌洪飞 ;
刘敦一 .
科学通报, 2005, (19) :115-122
[2]   胶东北部碱性超基性脉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和成因探讨 [J].
刘燊 ;
胡瑞忠 ;
赵军红 ;
冯彩霞 ;
蒋国豪 ;
史丹妮 .
地质科学, 2005, (01) :69-83
[3]   鲁西晚中生代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源区性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 [J].
刘燊 ;
胡瑞忠 ;
赵军红 ;
冯彩霞 .
地质论评, 2004, (06) :577-586
[4]   华北东部中生代热体制转换及其构造意义 [J].
付明希 ;
胡圣标 ;
汪集旸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6) :514-520
[5]   闽西晚中生代基性岩脉的地球化学研究 [J].
张贵山 ;
温汉捷 ;
裘愉卓 .
地球化学, 2004, (03) :243-253
[6]   郯庐断裂带的演化及其对西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响应 [J].
朱光 ;
王道轩 ;
刘国生 ;
牛漫兰 ;
宋传中 .
地质科学, 2004, (01) :36-49
[7]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关键时限 [J].
翟明国 ;
朱日祥 ;
刘建明 ;
孟庆任 ;
侯泉林 ;
胡圣标 ;
李忠 ;
张宏福 ;
刘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0) :913-920
[8]   辽东五龙地区燕山期侵入岩类同源岩浆演化微量元素、同位素证据与金矿成矿 [J].
魏俊浩 ;
刘丛强 ;
唐红峰 .
地质论评, 2003, (03) :265-271
[9]   琼南晚白垩世基性岩墙群的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 [J].
葛小月 ;
李献华 ;
周汉文 .
地球化学, 2003, (01) :11-20
[10]   赣西北基性岩脉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J].
谢桂青 ;
胡瑞忠 ;
贾大成 .
地球化学, 2002, (04) :329-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