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边缘及特提斯北缘中生代盆地成因(上)

被引:3
作者
许浚远
张凌云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石油系!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石油系!湖北武汉
关键词
西北; 太平洋; 边缘; 特提斯; 边缘海; 拉张盆地; 中生代; 成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西北太平洋边缘及特提斯北缘中生代盆地在早-中三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早-中白垩世处于裂谷期,前者残存的构造样式表明裂谷作用源于右行剪切拉分,后者的构造样式表明裂谷作用源于被动拉伸兼左行剪切。后裂谷期以中性环境为主并发生热沉降。在裂谷期末和后裂谷期末均发生脉动式剪切挤压作用.中生代盆地的裂谷作用可能源于亚洲大陆相对太平洋板块和北特提斯板块向北漂移,分别在后两者之间产生右行剪切和拉张。脉动式挤压可能源于亚洲大陆板块转向相对南移(或太平洋板块和北特提斯板块相对亚洲大陆北移),造成西北太平洋边缘沿北北东-北东向左行剪切。中新生代盆地应变-时间曲线可能具有分形分布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275 / 279+268 +26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西北太平洋边缘新生代盆地成因(下):后裂谷期构造演化 [J].
许浚远 ;
张凌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4) :287-292
[2]   西北太平洋边缘新生代盆地成因(中):连锁右行拉分裂谷系统 [J].
许浚远 ;
张凌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3) :185-190
[3]   西北太平洋边缘新生代盆地成因(上):成盆机制述评 [J].
许浚远 ;
张凌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2) :93-98
[4]   欧亚板块东缘新生代盆地成因:右行剪切拉分作用 [J].
许浚远 ;
张凌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3) :187-191
[5]   东亚陆缘新生代盆地的相似性 [J].
许浚远 .
石油实验地质, 1997, (04) :297-304
[6]   依舒地堑新生代构造演化 [J].
许浚远 .
地球科学, 1997, (04) :70-74
[7]   歧口凹陷构造演化 [J].
许浚远,张凌云,杨东胜,黄晓燕,陈国童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6, (04) :348-355
[8]   地堑两侧块体分离方向的确定 [J].
许浚远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4, (04) :334-338
[9]  
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M]. 科学出版社 , 张义佑 著, 1986
[10]  
东亚构造与资源研究[M]. 地质出版社 , ()乔斯马(Jongsma,D.),()巴伯(Barber,A.J.)编,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