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江流域非点源氮素污染的关键源区识别

被引:5
作者
邓欧平 [1 ,2 ]
孙嗣旸 [1 ,3 ]
吕军 [1 ]
机构
[1]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关键词
长乐江流域; 非点源污染; 氮; 关键源区;
D O I
10.13671/j.hjkxxb.2013.08.004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以浙江长乐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09年的野外监测、调查、分析结果,构建了ArcSWAT模型所需的各类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实现了基于ArcSWAT的流域径流、泥沙和氮污染过程动态模拟,定量识别了非点源氮素污染的关键时期和关键源区.结果表明,模型在校正和验证期对径流、泥沙和氮污染过程模拟的效率系数≥0.5、决定系数≥0.6、相对误差<20%,能满足研究和管理工作需要.雨季(6—8月)的累积氮入河量约占了全年入河总量的50%,是流域氮污染的关键时期.在流域所含的7个乡镇中,崇仁镇、鹿山街道和甘霖镇单位面积的年均氮入河量最大,分别为42.8、48.5和43.7kg.hm-2.a-1,是流域氮污染的关键区域.在该关键区域中,土壤氮库、大气沉降与氮肥施用产生的氮对氮入河总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3%、29%和38%,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氮源.以上关键时期和关键源区定量识别结果,为实现流域氮污染有效控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307 / 23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农业非点源污染关键源区识别方法研究进展 [J].
李振炜 ;
于兴修 ;
姚孝友 ;
井光花 .
生态学杂志, 2011, 30 (12) :2907-2914
[2]   基于SWAT模型的北京密云水库沿湖区氮磷流失风险分区 [J].
张平 ;
刘云慧 ;
肖禾 ;
宇振荣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 16 (03) :53-59
[3]   基于污染迁移转化过程的海河干流天津段污染关键源区及污染类别分析 [J].
葛怀凤 ;
秦大庸 ;
周祖昊 ;
桑学锋 .
水利学报, 2011, 42 (01) :61-67
[4]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养分与有机碳、氮的影响 [J].
胡慧蓉 ;
马焕成 ;
王艳霞 ;
胥辉 .
中国水土保持, 2010, (11) :40-42+67
[5]   基于氮排放数据的中国大陆大气氮素湿沉降量估算 [J].
遆超普 ;
颜晓元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 (08) :1606-1611
[6]   基于SWAT模型的大宁河流域污染物负荷分布特性分析 [J].
丁京涛 ;
姚波 ;
许其功 ;
席北斗 ;
胡翔 .
环境工程学报, 2009, 3 (12) :2153-2158
[7]   基于区域和亚类水平的中国水稻土氮储量空间分异格局研究 [J].
林金石 ;
史学正 ;
于东升 ;
王洪杰 ;
赵永存 ;
孙维侠 .
土壤学报, 2009, 46 (04) :586-593
[8]   珠江口无机氮湿沉降规律及大气输送的研究 [J].
王茜 ;
王雪梅 ;
钟流举 ;
林文实 .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 (06) :1156-1163
[9]   流域单元景观格局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关系 [J].
唐艳凌 ;
章光新 .
生态学杂志, 2009, 28 (04) :740-746
[10]   基于SWAT模型的黑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情景的非点源污染研究 [J].
秦耀民 ;
胥彦玲 ;
李怀恩 .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 (02) :44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