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长乐江流域非点源氮素污染的关键源区识别
被引:5
作者:
邓欧平
[1
,2
]
孙嗣旸
[1
,3
]
吕军
[1
]
机构:
[1]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长乐江流域;
非点源污染;
氮;
关键源区;
D O I:
10.13671/j.hjkxxb.2013.08.004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以浙江长乐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09年的野外监测、调查、分析结果,构建了ArcSWAT模型所需的各类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实现了基于ArcSWAT的流域径流、泥沙和氮污染过程动态模拟,定量识别了非点源氮素污染的关键时期和关键源区.结果表明,模型在校正和验证期对径流、泥沙和氮污染过程模拟的效率系数≥0.5、决定系数≥0.6、相对误差<20%,能满足研究和管理工作需要.雨季(6—8月)的累积氮入河量约占了全年入河总量的50%,是流域氮污染的关键时期.在流域所含的7个乡镇中,崇仁镇、鹿山街道和甘霖镇单位面积的年均氮入河量最大,分别为42.8、48.5和43.7kg.hm-2.a-1,是流域氮污染的关键区域.在该关键区域中,土壤氮库、大气沉降与氮肥施用产生的氮对氮入河总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3%、29%和38%,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氮源.以上关键时期和关键源区定量识别结果,为实现流域氮污染有效控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307 / 2313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