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传统耕作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13
作者
周振方
胡雅杰
马灿
薛天柱
郭映
魏国孝
机构
[1]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团聚体; 有机碳; 传统耕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4 [土壤结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并结合室内实验分析,对甘肃会宁县丘陵地区不同耕作年限黄绵土耕地不同土层(0~20 cm,20~40 cm)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经开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最好,耕作明显地破坏土壤团聚体,降低其稳定性;经过70 a以上时间开垦,0~20 cm和20~40 cm土层≥0.25 mm直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下降了40.5%和12.5%。耕作层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均重直径比亚表层平均大了10%,两土层之间的差异随着耕作年限变小。0~20 cm土层,>2 mm和0.25~0.106mm直径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较高;20~40 cm土壤各直径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明显,耕作层以及亚表层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整体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均重直径与土壤有机碳之间很好的相关性表明团聚体对于有机碳的保持作用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1+156 +15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物理质量的影响 [J].
张仁陟 ;
罗珠珠 ;
蔡立群 ;
黄高宝 ;
李玲玲 ;
谢军红 .
草业学报, 2011, 20 (04) :1-10
[2]   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研究进展 [J].
窦森 ;
李凯 ;
关松 .
土壤学报, 2011, 48 (02) :412-418
[3]   退耕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J].
郑子成 ;
王永东 ;
李廷轩 ;
杨玉梅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1) :119-127
[4]   稻草及其循环利用后的有机废弃物还田效用研究 [J].
李明德 ;
吴海勇 ;
聂军 ;
石生伟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17) :3572-3579
[5]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分布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J].
何淑勤 ;
郑子成 .
水土保持通报, 2010, 30 (01) :7-10
[6]   激光法与湿筛-吸管法测定土壤颗粒组成的转换及质地确定 [J].
杨金玲 ;
张甘霖 ;
李德成 ;
潘继花 .
土壤学报, 2009, 46 (05) :772-780
[7]   不同利用方式和开垦年限下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养分变化研究 [J].
刘晓利 ;
何园球 .
土壤, 2009, 41 (01) :84-89
[8]   农业开垦对中国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J].
吴乐知 ;
蔡祖聪 .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06) :118-121+134
[9]   保护性耕作对华北平原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J].
周虎 ;
吕贻忠 ;
杨志臣 ;
李保国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9) :1973-1979
[10]  
Soil 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ggregate in Marginal Farmlands of Oasis in the Middle of Hexi Corridor Region, Northwest China[J]. SU Yong-zhong1, 2, WANG Fang1, ZHANG Zhi-hui1, 2 and DU Ming-wu1, 2 1 Laboratory of Watershed Hydrology and Applied Ecology,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P.R.China 2 Linze Inland River Basin Research Station, 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 Lanzhou 730000, P.R.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