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前第三纪残余盆地及其勘探潜力与方向

被引:52
作者
蔡东升
冯晓杰
高乐
梁建设
李友川
刘学考
段九春
卢景美
机构
[1]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部
关键词
中国近海; 前第三纪; 残余盆地; 原型盆地; 石油地质条件; 勘探潜力; 勘探方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 [海洋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中国近海前第三纪残余盆地主要分布于渤海、北黄海、南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海域 ,尚保存有效烃源岩的残余盆地分布面积近 36× 10 4 km2 ,涉及古生界和中生界两大勘探领域 ,具有盆地类型多样、成盆背景复杂、构造改造强烈的特点。中国近海前第三纪残余盆地存在古生界和中生界两套烃源层系 ,其中南海北部和东海发育T3(?)—J1+ 2 烃源岩 ,南黄海和渤海主要发育C—P烃源岩 ,北黄海发育J3—K1烃源岩。利用地震、重磁和钻井资料 ,参考海域周边区域地质资料和陆区具相同或相似构造背景盆地前第三系油气田资料 ,对中国近海前第三纪残余盆地的主要类型、原型盆地演化特征、关键石油地质条件以及油气勘探潜力等进行了分析。中国近海前第三纪残余盆地普遍经历了多期生排烃过程 ,保存条件是制约其油气发现和勘探潜力的关键。中国近海前第三纪残余盆地“自生自储”型油气藏勘探开发风险整体较大 ,但如果立足“多源兼找、立体勘探”的指导思想 ,那么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探索的领域 :①以中生界“自生自储”型油气藏为主的探区———潮汕盆地和南黄海北部盆地 ;②以“新生古储”或“新生中储”型油气藏为主的探区———渤海和东海天台 钓北斜坡带。南黄海勿南沙隆起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勘探 ,应以该区早中生代产生的对冲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9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南海及邻区中生代(晚三叠世—白垩纪)地层分布特征及含油气性对比 [J].
夏戡原 ;
黄慈流 ;
黄志明 .
中国海上油气, 2004, (02) :2-12
[2]   南黄海南部盆地前第三系烃源岩成熟度及生烃期次研究 [J].
杨树春 ;
蔡东升 ;
冯晓杰 ;
袁玉松 ;
胡圣标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 (06) :15-20
[3]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一个新领域——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 [J].
刘光鼎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 (03) :4-5
[4]   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 [J].
冯晓杰 ;
蔡东升 ;
王春修 ;
高乐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 (01) :35-39
[5]   潮汕坳陷中生界——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J].
郝沪军 ;
林鹤鸣 ;
杨梦雄 ;
薛怀艳 ;
陈隽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3) :2-8
[6]   东海陆架盆地西南部中生代地层的发现 [J].
王可德 ;
王建平 ;
徐国庆 ;
钟石兰 ;
张一勇 ;
杨恒仁 .
地层学杂志, 2000, (02) :129-131
[7]   改造型含油气盆地类型及研究思路 [J].
王定一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19-23
[8]   改造盆地研究和油气评价的思路 [J].
刘池洋 ;
杨兴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11-14
[9]   残余盆地构造分析与油气地质评价 [J].
袁剑英 ;
周炎如 ;
李相博 ;
张正刚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15-18
[10]   中国近海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初探 [J].
刘光鼎 ;
宋海斌 ;
张福勤 .
地球物理学进展, 1999, (03)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