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沙化草地恢复过程中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

被引:37
作者
税伟 [1 ,2 ]
白剑平 [2 ]
简小枚 [1 ]
祁新华 [3 ]
苏正安 [4 ]
陈勇 [2 ]
蔡应君 [5 ]
机构
[1]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3]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4]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5] 若尔盖县林业局
关键词
若尔盖草地; 草地沙化; 土壤理化性质; 水源涵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2 [草原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1995年以来,政府大力开展对若尔盖沙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工作,其生态恢复效益受到广泛关注。而水源涵养功能作为衡量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程度的重要生态指标,其变化对水分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和响应。以若尔盖县不同治理年限的沙化草地治理区为研究对象(包括1995年、2007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的治理区,2012年的正常放牧区和2012年的无治理区),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土壤含水量作为研究指标,结合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沙化草地在恢复重建过程中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若尔盖草地在恢复重建过程中,(1)土壤质地发生变化,由紧砂土逐渐恢复成砂壤土,保水能力及保肥性都得到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随着治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由无治理区的1.7 g/cm3下降到正常放牧区的1.3 g/cm3;(2)土壤p H值随着治理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由7.6逐渐下降到6.7,土壤总体上为中性土,适宜植被生长;土壤有机质的变化相对不明显,但治理区的有机质远低于正常放牧区的土壤有机质,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3)土壤含水量呈"V"型变化趋势,在治理初期,土壤含水量先减小,2009年治理区的含水量最低,仅为6.8%,但到了治理后期,土壤的含水量开始增加,1995年的沙化治理区含水量达到了12.1%,说明水源涵养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4)经过相关分析,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土壤质地、土壤p H值、生物量以及土壤碳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含水量与有机质、土壤质地以及土壤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p H值呈显著负相关;(5)随着治理时间的增加,土壤退化指数逐渐减小,土壤状况得到不断的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277 / 28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连接多层次人类福祉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框架 [J].
李琰 ;
李双成 ;
高阳 ;
王羊 .
地理学报, 2013, 68 (08) :1038-1047
[2]   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J].
徐翠 ;
张林波 ;
杜加强 ;
郭杨 ;
吴志丰 ;
徐延达 ;
李芬 ;
王风玉 .
生态学报, 2013, 33 (08) :2388-2399
[3]  
Landscape Pattern Evolution Processes of Alpine Wetlands and Their Driving Factors in the Zoige Plateau of China.[J].BAI Jun-hong;LU Qiong-qiong;WANG Jun-jing;ZHAO Qing-qing;OUYANG Hua;DENG Wei;LI Ai-nong;.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2013, 01
[4]   保障自然资本与人类福祉:中国的创新与影响 [J].
Gretchen CDaily ;
欧阳志云 ;
郑华 ;
李树茁 ;
王玉宽 ;
Marcus Feldman ;
Peter Kareiva ;
Stephen Polasky ;
Mary Ruckelshaus .
生态学报, 2013, 33 (03) :669-685
[5]   不同封育管理对沙质草地土壤与植被特征的影响 [J].
王蕙 ;
王辉 ;
黄蓉 ;
马维伟 .
草业学报, 2012, 21 (06) :15-22
[6]   若尔盖湿地和草地退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异 [J].
闵安民 ;
刘敏 ;
王莉 ;
鄢武先 ;
张小平 .
四川林业科技, 2012, 33 (02) :46-48+34
[7]   沿海沙地木麻黄更新迹地6种相思树的水源涵养功能比较 [J].
陈国华 ;
陈海艳 ;
李宝福 ;
张鼎华 .
防护林科技, 2012, (02) :1-4
[8]   若尔盖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水源涵养功能μ [J].
熊远清 ;
吴鹏飞 ;
张洪芝 ;
崔丽巍 ;
何先进 .
生态学报, 2011, 31 (19) :5780-5788
[9]   祁连山不同林地类型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J].
孙昌平 ;
刘贤德 ;
雷蕾 ;
王有科 ;
张学龙 .
水土保持通报, 2010, 30 (04) :68-72+77
[10]   发展节水小麦 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以河北省冬小麦为例 [J].
郭进考 ;
史占良 ;
何明琦 ;
张相岐 ;
张爱民 ;
贾旭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18 (04) :876-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