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沙化草地恢复过程中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

被引:37
作者
税伟 [1 ,2 ]
白剑平 [2 ]
简小枚 [1 ]
祁新华 [3 ]
苏正安 [4 ]
陈勇 [2 ]
蔡应君 [5 ]
机构
[1]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3]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4]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5] 若尔盖县林业局
关键词
若尔盖草地; 草地沙化; 土壤理化性质; 水源涵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2 [草原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1995年以来,政府大力开展对若尔盖沙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工作,其生态恢复效益受到广泛关注。而水源涵养功能作为衡量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程度的重要生态指标,其变化对水分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和响应。以若尔盖县不同治理年限的沙化草地治理区为研究对象(包括1995年、2007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的治理区,2012年的正常放牧区和2012年的无治理区),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土壤含水量作为研究指标,结合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沙化草地在恢复重建过程中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若尔盖草地在恢复重建过程中,(1)土壤质地发生变化,由紧砂土逐渐恢复成砂壤土,保水能力及保肥性都得到显著提高;土壤容重随着治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由无治理区的1.7 g/cm3下降到正常放牧区的1.3 g/cm3;(2)土壤p H值随着治理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由7.6逐渐下降到6.7,土壤总体上为中性土,适宜植被生长;土壤有机质的变化相对不明显,但治理区的有机质远低于正常放牧区的土壤有机质,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3)土壤含水量呈"V"型变化趋势,在治理初期,土壤含水量先减小,2009年治理区的含水量最低,仅为6.8%,但到了治理后期,土壤的含水量开始增加,1995年的沙化治理区含水量达到了12.1%,说明水源涵养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4)经过相关分析,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土壤质地、土壤p H值、生物量以及土壤碳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含水量与有机质、土壤质地以及土壤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p H值呈显著负相关;(5)随着治理时间的增加,土壤退化指数逐渐减小,土壤状况得到不断的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277 / 28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21]  
土壤学.[M].黄昌勇; 徐建明; 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理论、方法与应用.[M].李文华等;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3]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鲁如坤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24]   封育草地土壤生物结皮对水分入渗与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J].
杨秀莲 ;
张克斌 ;
曹永翔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4) :853-856
[25]   生态补偿机制中若干关键科学问题——以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地生态系统为例 [J].
戴其文 ;
赵雪雁 .
地理学报, 2010, 65 (04) :494-506
[26]   川西北沙化草地植被恢复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J].
史长光 ;
泽柏 ;
杨满业 ;
肖冰雪 .
草业与畜牧, 2010, (04) :1-4+32
[27]   四面山不同林地类型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J].
孙艳红 ;
张洪江 ;
杜士才 ;
李根平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9, (05) :109-112+117
[28]   干旱区土壤植被系统恢复的生态水文学研究进展 [J].
李新荣 ;
张志山 ;
王新平 ;
刘立超 ;
黄磊 .
中国沙漠, 2009, 29 (05) :845-852
[29]   北京市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 [J].
张彪 ;
李文华 ;
谢高地 ;
肖玉 .
生态学报, 2008, (11) :5619-5624
[30]   高寒草甸退化草地分级标准研究现状 [J].
孙小弟 ;
董全民 ;
马玉寿 .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8, (04) :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