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

被引:36
作者
贾宇平
苏志珠
段建南
不详
机构
[1]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系
[2]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3]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山西太原
[4] 山西太原
[5] 山西太原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小流域;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4.01.008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砖窑沟流域不同地貌部位62个点的取样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流域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性特征,初步探讨了影响空间变异的复杂因素。结果表明:流域内土壤有机碳非常低,存在土壤养分贫瘠化现象。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异为中等程度,该变异主要是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同层次内,沟坝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比梁峁地高。垂直剖面上,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表层含量值明显高于下部各层,60cm以上含量值随深度增加递减迅速,60cm以下含量值变化不大。不同地貌部位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幅是:在80cm以上,沟坝地明显大于梁峁地;80cm以下,二者大体相当。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空间上的分异主要受土壤动植物在土体中的分布、土壤含水量、水土流失及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集约经营毛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研究
    徐秋芳
    徐建明
    姜培坤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4) : 15 - 17+21
  • [2] 东北黑土有机碳储量及其对大气CO的贡献
    方华军
    杨学明
    张晓平
    不详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03) : 9 - 12+20
  • [3] 黄土高原淤地坝对陆地碳贮存的贡献
    李勇
    白玲玉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2) : 1 - 4+19
  • [4] 侵蚀型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演变
    姜培坤
    周国模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1) : 112 - 114+127
  • [5] 沈阳市郊耕地土壤交换性铁含量的空间异质性
    姜勇
    张玉革
    闻大中
    梁文举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1) : 119 - 121
  • [6] 地统计学在土壤科学中的应用及展望
    李艳
    史舟
    徐建明
    黄明祥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1) : 178 - 182
  • [7] 红壤小流域不同利用方式水土流失和有机碳流失特征研究
    袁东海
    王兆骞
    郭新波
    陈欣
    张如良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2) : 24 - 28
  • [8] 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的统计研究
    金峰
    杨浩
    蔡祖聪
    赵其国
    [J]. 土壤学报, 2001, (04) : 522 - 528
  • [9]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王绍强
    周成虎
    李克让
    朱松丽
    黄方红
    [J]. 地理学报, 2000, (05) : 533 - 544
  • [10] 陆地土壤碳循环的研究动态
    汪业勖
    赵士洞
    牛栋
    [J]. 生态学杂志, 1999, (05) : 29 -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