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谦盆地新生代高钾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8
作者
程锦
夏斌
张玉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钾质岩浆岩; 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成因; 构造意义;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8.03.010
中图分类号
P595 [元素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囊谦高钾岩浆岩(37.5~38.3Ma)SiO2含量49.9%66.6%,富集LREE和LILE(K、Rb、Sr、Ba、Th),亏损HREE和HFSE(Nb、Ta、Ti等),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Nb、Ta、Ti显示负异常。囊谦富钾岩浆岩的Sr-Nd同位素变化范围窄(87Sr/86Sr=0.70425~0.70548,143Nd/144Nd=0.51256~0.51273),显示出EMI富集趋势。通过对囊谦高钾岩石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认为其源区同时受到了因俯冲而进入地幔的地壳物质及蚀变洋壳析出流体的改造和交代作用。这套钾质岩石的形成是受到了特提斯洋俯冲消减,进而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以及之后发生的岩石圈由挤压转为拉张并由此产生的软流圈上涌等一系列动力体系的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382 / 39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时限 [J].
莫宣学 ;
赵志丹 ;
周肃 ;
董国臣 ;
廖忠礼 .
地质通报, 2007, (10) :1240-1244
[2]   关于岩石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使用的有关问题 [J].
赵振华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7, (01) :92-103
[3]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碰撞后超钾质岩石的时空分布及其意义 [J].
赵志丹 ;
莫宣学 ;
Sebastien NOMADE ;
Paul R RENNE ;
周肃 ;
董国臣 ;
王亮亮 ;
朱弟成 ;
廖忠礼 .
岩石学报, 2006, (04) :787-794
[4]   西藏芒康盆地新生代高钾火山岩的主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J].
朱丽 ;
张会化 ;
王江海 ;
解广轰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5, (04) :80-89
[5]   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及其深源包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J].
赵欣 ;
喻学惠 ;
莫宣学 ;
张瑾 ;
吕伯西 .
现代地质, 2004, (02) :217-228
[6]   滇西上地幔铅同位素演化模式及滇西富碱斑岩铅同位素组成的诠释 [J].
吴开兴 ;
胡瑞忠 ;
毕献武 ;
张乾 ;
彭建堂 .
地球学报, 2004, (02) :263-270
[7]   地壳深俯冲与富钾火山岩成因 [J].
邱检生 ;
徐夕生 ;
蒋少涌 .
地学前缘, 2003, (03) :191-200
[8]   青藏高原及邻区新生代火山岩Sr-Nd-Pb同位素特征 [J].
朱弟成 ;
潘桂棠 ;
莫宣学 ;
段丽萍 ;
廖忠礼 ;
王立全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3, (03) :1-11
[9]   滇西新生代超钾质煌斑岩的元素和Sr-Nd同位素特征及其对岩石圈地幔组成的制约 [J].
李献华 ;
周汉文 ;
韦刚健 ;
刘颖 ;
钟孙霖 ;
罗清华 ;
李寄嵎 .
地球化学, 2002, (01) :26-34
[10]   俯冲带流体作用的地球化学示踪 [J].
黄德志 ;
高俊 ;
戴塔根 .
地学前缘, 2001, (03) :13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