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的司法异化与纠偏思路

被引:123
作者
周光权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正当防卫; 防卫过当; 防卫必要性; 利益衡量;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7.05.001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刑事司法上对于防卫性质的认定总是习惯于事后"算经济账",错误理解不法侵害,轻易认定互殴,最终大多朝着否定正当防卫的方向做出判决。这种人为压缩正当防卫成立空间的司法异化现象之所以出现,原因极其复杂,但更多地与实务上将利益衡量原理简单化、缺乏规范评价理念有关。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第2款的规定,肯定防卫过当需要分别考察防卫必要性和防卫结果这两个独立条件。防卫必要性是防卫过当的决定性标准,对结果的利益衡量只能是辅助性的;只有在依据事前判断标准认定防卫行为不必要时,才需要进行利益衡量;认定正当防卫,还必须顾及客观归责的法理,坚持一系列司法准则。肯定上述结论,司法实务上才能敢于担当,超越固有思维模式,减少防卫过当的适用可能,改变实务上正当防卫成立过于艰难的局面,从而达到纠正司法偏差的效果,切实鼓励公民依法行使正当防卫权,使正义"不委屈也可以求全",并最终有效维护法治秩序。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7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论持续侵害与正当防卫的关系 [J].
周光权 .
法学, 2017, (04) :3-11
[2]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为何失效? [J].
张静 .
文化纵横, 2016, (05) :30-34
[3]   法益衡量原理的教义学检讨 [J].
劳东燕 .
中外法学, 2016, 28 (02) :355-386
[4]   结果无价值逻辑的实务透视:以防卫过当为视角的展开 [J].
劳东燕 .
政治与法律, 2015, (01) :13-24
[5]   故意伤害罪司法现状的刑法学分析 [J].
张明楷 .
清华法学, 2013, 7 (01) :6-27
[7]   被害人作为公诉案件诉讼当事人制度评析 [J].
龙宗智 .
法学, 2001, (04) :31-35
[9]  
刑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王作富, 2016
[10]  
刑法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高铭暄,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