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测度及实证研究

被引:4
作者
崔木花
吴迪
机构
[1] 淮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安徽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城镇化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存在较为复杂的交互耦合关系。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对提升城镇化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二者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熵权TOPSIS法评价了其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分析了16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安徽省16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总体协调水平不高,除合肥、马鞍山、芜湖和铜陵处于良好协调类型外,其余12市二者皆处于中低协调类型,其中淮北、蚌埠、滁州、黄山、池州、宣城、亳州和淮南属于中度协调发展型,宿州、阜阳、六安和安庆则属于低度协调发展型。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及空间格局演变 [J].
宓泽锋 ;
曾刚 ;
尚勇敏 ;
陈思雨 ;
朱菲菲 .
经济地理, 2016, 36 (04) :15-21
[2]   基于TOPSIS法的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评价体系研究——以焦作市为例 [J].
王学军 ;
侯睿 ;
王玲 .
生态经济, 2015, 31 (11) :42-46
[3]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实证研究 [J].
雷勋平 ;
邱广华 .
环境科学学报, 2016, 36 (01) :314-323
[4]   中国省际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与优化探讨 [J].
张荣天 ;
焦华富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 29 (07) :12-17
[5]   京津冀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定量测度 [J].
王少剑 ;
方创琳 ;
王洋 .
生态学报, 2015, 35 (07) :2244-2254
[6]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J].
罗能生 ;
李佳佳 ;
罗富政 .
湖湘论坛, 2014, 27 (01) :47-52
[7]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同能提高经济圈竞争力吗?——基于京津冀与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比较 [J].
杜传忠 ;
王鑫 ;
刘忠京 .
产业经济研究, 2013, (06) :19-28
[8]   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 [J].
张晓天 ;
刘养洁 .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27 (02) :80-85
[9]   湖北省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分析 [J].
陈泓冰 ;
艾建国 ;
鲁璐 .
湖北社会科学, 2012, (03) :59-64
[10]   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规律及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云南省的实证 [J].
许宏 ;
周应恒 .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1, 27 (04) :13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