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

被引:18
作者
张晓天
刘养洁
机构
[1]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协调度;
D O I
10.16207/j.cnki.1009-4490.2013.02.011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城市化发展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主旋律,生态环境是否与城市化相适应,成为山西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面.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对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协调度模型对山西省城市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分析.得出山西省11市只有太原市是高度协调发展型,忻州市是严重失调衰退型,吕梁市是中度失调衰退型,其余大部分都属于中级协调发展型与濒临失调衰退型.并对此进行原因分析及提出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 [J].
陈健 ;
查良松 ;
黄艳妮 ;
祝凤霞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4 (06) :568-573
[2]   福州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性评价与分析 [J].
任芳 ;
林忠 ;
李晓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1, 23 (04) :81-86
[3]   辽宁省14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研究 [J].
王辉 ;
郭玲玲 ;
宋丽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1, (05) :35-40
[4]   青岛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协调性的定量评价 [J].
崔利芳 ;
任学慧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0, 22 (04) :77-81
[5]   关中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时空变化分析 [J].
徐珂 .
科技信息, 2009, (27) :127-129
[6]   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规律分析 [J].
刘耀彬 ;
李仁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1) :47-51
[7]   “生态环境”概念的起源与内涵 [J].
王孟本 .
生态学报, 2003, (09) :1910-1914
[8]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 [J].
黄金川 ;
方创琳 .
地理研究, 2003, (02) :211-220
[9]  
城市地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许学强等编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