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及空间格局演变

被引:87
作者
宓泽锋 [1 ]
曾刚 [1 ]
尚勇敏 [1 ]
陈思雨 [1 ]
朱菲菲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2] 宁波大学城市科学系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耦合协调度; 协调发展; 中国;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6.04.003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通过结合熵权TOPSIS法和协调度模型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从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显示:1我国自然系统的建设相对缓慢,生态文明整体格局的变化主要受其他系统的影响;2高水平协调发展的省份极为缺乏,协调度高的省份总体水平普遍不高;3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给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重大影响,经济系统的促进作用变弱,自然和社会系统的作用得到加强。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差异分析 [J].
张欢 ;
成金华 ;
陈军 ;
倪琳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6) :22-29
[2]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模式选择研究——以芜湖市为例 [J].
曹贤忠 ;
曾刚 .
经济地理, 2014, 34 (04) :13-18
[3]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方法探析——以上海崇明生态岛建设为例 [J].
曾刚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5 (01) :48-54
[4]   重庆市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容量耦合系统模型的实证检验 [J].
余乐 ;
张瑞 .
特区经济, 2013, (06) :103-106
[5]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J].
李天星 .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22 (06) :1085-1092
[6]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 [J].
谷树忠 ;
胡咏君 ;
周洪 .
资源科学, 2013, 35 (01) :2-13
[7]   生态整合与文明发展 [J].
王如松 .
生态学报, 2013, 33 (01) :1-11
[8]   基于熵权TOPSIS法和三维结构下的区域发展模式——以山东省为例 [J].
程钰 ;
任建兰 ;
崔昊 ;
唐桂敏 .
经济地理, 2012, 32 (06) :27-31
[9]   江苏省能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J].
赵媛 ;
沈璐 .
地理科学, 2012, 32 (05) :557-561
[10]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生态城市示范评价 [J].
谢鹏飞 ;
周兰兰 ;
刘琰 ;
张爱华 ;
庞涛 ;
宋芳晓 .
城市发展研究, 2010, 17 (07) :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