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北缘西段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102
作者
吴才来 [1 ]
郜源红 [1 ]
吴锁平 [1 ]
陈其龙 [1 ]
JosephLWooden [2 ]
FrankKMazadab [2 ]
Chris Mattinson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火成岩研究室
[2]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Stanford University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柴北缘西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柴北缘西段出露的花岗岩主要有赛什腾山、团鱼山、嗷唠河和三岔沟等岩体,这些岩体的走向为北西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岩体的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表明,它们的时代从早古生代的奥陶纪到晚古生代的泥盆纪和二叠纪.其中,赛什腾山岩体为(465.4±3.5)Ma,团鱼山岩体两期侵入岩的年龄分别为(469.7±4.6)和(443.5±3.6)Ma;它们均属早古生代奥陶纪;而嗷唠河岩体的石英闪长岩为(372.1±2.6)Ma,属晚古生代泥盆纪;三岔沟岩体也由两期侵入岩组成,其年龄分别为(271.2±1.5)和(260.4±2.3)Ma,属二叠纪.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柴北缘早古生代花岗岩具有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花岗岩的属性,原岩可能为中元古代(1.03~1.15Ga)形成的、来源于亏损地幔的拉斑玄武质洋壳,它们的形成与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晚古生代花岗岩继承了早古生代花岗岩的特点,其原岩可能为中元古代(1.18~1.29Ga)的岛弧根部下地壳,岩浆物质成分以壳幔混合源为主,它们的形成与造山隆起后不同块体之间的均衡调整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930 / 949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柴达木盆地北缘塔塔楞环斑花岗岩的SHRIMP年龄 [J].
卢欣祥 ;
孙延贵 ;
张雪亭 ;
肖庆辉 ;
王晓霞 ;
尉向东 ;
谷德敏 .
地质学报, 2007, (05) :626-634
[2]   大陆碰撞造山带的两类橄榄岩——以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为例 [J].
宋述光 ;
张立飞 ;
牛耀龄 ;
张贵宾 .
地学前缘, 2007, (02) :129-138
[3]   柴达木和欧龙布鲁克陆块基底的组成和变质作用及中国中西部古大陆演化关系初探 [J].
陈能松 ;
王勤燕 ;
陈强 ;
李晓彦 .
地学前缘, 2007, (01) :43-55
[4]   柴北缘鱼卡地区达肯大坂岩群的地质特征与构造环境 [J].
王惠初 ;
李怀坤 ;
陆松年 ;
袁桂邦 ;
辛后田 .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6, (04) :253-262
[5]   柴北缘鱼卡河花岗质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LA-ICPMS定年 [J].
林慈銮 ;
孙勇 ;
陈丹玲 ;
第五春荣 .
地球化学, 2006, (05) :489-505
[6]   柴达木盆地北缘滩间山群新厘定 [J].
李峰 ;
吴志亮 ;
李保珠 ;
汪林峰 .
西北地质, 2006, (03) :83-90
[7]   中国东部中生代高Sr低Yb和低Sr高Yb型花岗岩:对比及其地质意义 [J].
张旗 ;
李承东 ;
王焰 ;
王元龙 ;
金惟俊 ;
贾秀勤 ;
韩松 .
岩石学报, 2005, (06) :1527-1537
[8]   柴北缘鱼卡河榴辉岩的变质演化——石榴石成分环带及矿物反应结构的证据 [J].
陈丹玲 ;
孙勇 ;
刘良 ;
张安达 ;
罗金海 ;
王焰 .
岩石学报, 2005, (04) :1039-1048
[9]   柴北缘锡铁山早古生代HP/UHP变质作用后的构造热事件——花岗岩和片麻岩的同位素与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J].
孟繁聪 ;
张建新 ;
杨经绥 .
岩石学报, 2005, (01) :47-58
[10]   青藏高原北缘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和大陆深俯冲 [J].
宋述光 ;
张立飞 ;
Y.Niu ;
宋彪 ;
刘墩一 .
地质通报, 2004, (Z2) :918-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