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致密油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98
作者
付锁堂 [1 ]
张道伟 [1 ]
薛建勤 [1 ]
张晓宝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关键词
有利区带; 勘探潜力; 地质条件; 致密油; 柴达木盆地;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13.04.011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柴达木盆地具备致密油形成的地质条件。柴达木盆地大面积分布的中下侏罗统(J1+2)半深湖相泥岩、第三系下干柴沟组(E3)、上干柴沟组(N1)半深湖及深湖相烃源岩和与其互层或位于其附近的滨浅湖相砂体或碳酸盐岩构成了对致密油形成非常有利的源储共生关系。柴北缘侏罗系湖相烃源岩有机碳平均1.85%,有机质类型以Ⅰ—Ⅱ2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具有较好的生油潜力。柴西第三系烃源岩有机碳一般在0.4%~1.2%,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型为主,RO分布在0.4%~1.2%范围内,处于生油窗内。与国内其它盆地相比,柴西第三系烃源岩具有烃转化率较高的特点。碎屑岩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隙为主,孔隙度3.8%~10.2%,渗透率0.1~2.0×10-3μm2,储层具有单层厚度较薄、纵向上多层叠加、累计厚度较大、平面上多油层复合叠置分布的特点。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以溶蚀孔和层间收缩缝为主,孔隙度5%~7%,渗透率0.2~0.7×10-3μm2,储层层数较多,单层厚度薄,多沉积相带控制,具有横向广覆连片分布的特点。古构造斜坡区和生油凹陷中心是致密油分布集中区。致密油可能的成藏组合包括源内包裹组合、源上广覆组合、源下依伏组合和源侧披覆组合等四种。柴达木盆地致密油资源丰富、潜力大,初步估算资源量在8.16~10.46×108t。通过成藏条件分析,认为柴西扎哈泉—乌南、小梁山—南翼山、七个泉—跃进和柴北缘冷湖等四个有利勘探区带可作为近期致密油勘探的首选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672 / 68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致密油评价标准、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及资源前景 [J].
贾承造 ;
邹才能 ;
李建忠 ;
李登华 ;
郑民 .
石油学报, 2012, 33 (03) :343-350
[2]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特征、机理及展望——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 [J].
邹才能 ;
朱如凯 ;
吴松涛 ;
杨智 ;
陶士振 ;
袁选俊 ;
侯连华 ;
杨华 ;
徐春春 ;
李登华 ;
白斌 ;
王岚 .
石油学报, 2012, 33 (02) :173-187
[3]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类型和潜力 [J].
李玉喜 ;
张金川 .
国际石油经济, 2011, 19 (03) :61-67+106
[4]   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J].
邹才能 ;
董大忠 ;
王社教 ;
李建忠 ;
李新景 ;
王玉满 ;
李登华 ;
程克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6) :641-653
[5]   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有利勘探方向 [J].
付锁堂 .
沉积学报, 2010, 28 (02) :373-379
[6]   柴达木盆地油泉子油田中孔低渗型藻灰岩储层测井评价 [J].
林承焰 ;
刘伟 ;
刘键 ;
王国民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4 (01) :25-28+109
[7]   国内外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及建议 [J].
雷群 ;
王红岩 ;
赵群 ;
刘德勋 .
天然气工业, 2008, 28 (12) :7-10+134
[8]   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区碎屑岩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分析 [J].
马达德 ;
寿建峰 ;
胡勇 ;
王少依 ;
徐宁 .
沉积学报, 2005, (04) :589-595
[9]   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J].
党玉琪 ;
熊继辉 ;
刘震 ;
马达德 ;
汪立群 ;
李潍莲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6) :614-619
[10]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系及新近系碳酸盐岩沉积相 [J].
张敏 ;
尹成明 ;
寿建峰 ;
陈子炓 ;
张跃中 .
古地理学报, 2004, (04) :39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