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有利勘探方向

被引:77
作者
付锁堂 [1 ,2 ]
机构
[1] 西北大学
[2]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柴西地区;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勘探方向;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10.02.019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油气成藏条件复杂,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尚未探明,因此探明率非常低。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喜山晚期构造;有效烃源岩及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次级生烃凹陷控制了油气分布范围;古构造或古斜坡是主要油气富集区;新构造运动期形成的断裂体系及其储、盖组合控制了油气纵向展布位置。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的认识为该区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撑,指明近期油气勘探方向,并在油气勘探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年来控制油气地质储量1亿吨,新增探明油气储量4000万吨。
引用
收藏
页码:373 / 37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柴西南地区古近系—新近系井—震统一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J].
张道伟 ;
史基安 ;
李传浩 ;
吴光大 ;
董文举 ;
杨乾政 .
沉积学报, 2008, (03) :392-398
[2]   柴西狮子沟构造油气成藏期与成藏模式 [J].
李延钧 ;
江波 ;
张永庶 ;
司丹 ;
郝小梅 ;
张永梅 .
新疆石油地质, 2008, (02) :176-178
[3]   准南地区前陆冲断带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与油气成藏 [J].
方世虎 ;
贾承造 ;
宋岩 ;
郭召杰 .
石油学报, 2007, (06) :1-5
[4]   青藏高原渐新世晚期隆升的地质证据 [J].
吴珍汉 ;
吴中海 ;
胡道功 ;
叶培盛 ;
周春景 .
地质学报, 2007, (05) :577-587
[5]   青藏高原东北部阶段性变形隆升:西宁、贵德盆地高精度磁性地层和盆地演化记录 [J].
方小敏 ;
宋春晖 ;
戴霜 ;
朱迎堂 ;
高军平 ;
张伟林 .
地学前缘, 2007, (01) :230-242
[6]   中国油气晚期成藏特征 [J].
贾承造 ;
何登发 ;
石昕 ;
杨庚 ;
张朝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5) :412-420
[7]   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J].
宋岩 ;
赵孟军 ;
柳少波 ;
洪峰 ;
秦胜飞 .
地质论评, 2006, (01) :85-92
[8]   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区碎屑岩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分析 [J].
马达德 ;
寿建峰 ;
胡勇 ;
王少依 ;
徐宁 .
沉积学报, 2005, (04) :589-595
[9]   柴西南地区油气成藏特征及有利储层预测 [J].
江波 ;
司丹 ;
王兰生 ;
尹成明 ;
张永庶 ;
吴因业 .
天然气工业, 2004, (09) :8-10+1
[10]   祁连山北缘老君庙背斜晚新生代磁性地层与高原北部隆升 [J].
方小敏 ;
赵志军 ;
李吉均 ;
颜茂都 ;
潘保田 ;
宋春晖 ;
戴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2) :9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