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西狮子沟构造油气成藏期与成藏模式

被引:10
作者
李延钧 [1 ]
江波 [2 ]
张永庶 [2 ]
司丹 [2 ]
郝小梅 [2 ]
张永梅 [2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狮子沟油田; 生油层; 成藏; 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烃源确认的基础上,通过储集层流体包裹体分析及其均一温度的研究,并结合烃源岩的热演化史和储集层地温史,按照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阶段性理论,发现并证实狮子沟构造油气存在3个油气成藏期,即E32沉积期、N21沉积末期和N32沉积末期,分别对应E1+2烃源岩开始生油期、E1+2-E31烃源岩生油高峰期和E32烃源岩生油高峰期。最后,根据成藏过程和成藏历史分析,结合构造演化史建立了相应的油气成藏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76 / 17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全烃地球化学方法在复杂烃源研究中的应用 [J].
李其荣 ;
王廷栋 ;
李延钧 ;
袁续祖 ;
杨坚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5, (03) :1-4+7
[2]   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带油气勘探前景 [J].
江波 ;
袁剑英 ;
杨剑萍 ;
张启全 ;
张永庶 ;
司丹 ;
陈世悦 .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06) :596-598
[3]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中深层裂缝性油藏 [J].
李元奎 ;
王铁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6) :12-15+15
[4]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盐湖相有效生油岩的识别 [J].
金强 ;
查明 ;
赵磊 .
沉积学报, 2001, (01) :125-129+135
[5]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的构造-热演化研究 [J].
邱楠生 ;
顾先觉 ;
丁丽华 ;
陈刚 ;
杨乾政 .
地质科学, 2000, (04) :456-464
[6]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阶段 [J].
汤良杰 ;
金之钧 ;
张明利 ;
由福报 ;
张兵山 ;
骆静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2) :36-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