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区碎屑岩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46
作者
马达德 [1 ]
寿建峰 [2 ]
胡勇 [3 ]
王少依 [2 ]
徐宁 [3 ]
机构
[1] 石油大学油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所
[3]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碎屑岩储层; 主控因素; 柴达木盆地;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5.04.005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运用大量的岩矿分析测试资料系统地研究了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区碎屑岩储层性质的控制因素,指出沉积环境、岩石学特征、埋藏成岩史、异常高流体压力和盐湖水介质环境是控制储层成岩演化和储集性质的主要因素。该区广泛发育的三角洲平原和前缘的分流河道及滨湖砂坪微相砂岩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基本条件。储层碎屑组分中的塑性颗粒含量和粒径是储层性质的重要控制因素;成岩作用是储层性质的决定性因素,其中压实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最大,胶结作用仅在局部地区成为重要的控制因素,溶蚀作用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而储层的压实作用主要受储层岩性、成岩胶结强度、埋藏史和地层流体压力等4个因素的控制。岩性是通过储层中塑性岩屑含量随粒径的变化以及不同粒级的储层具有不同的抗压性等两方面表现出来的,成岩期胶结物的发育可以使储层的压实作用明显减弱,埋藏史可以造成储层性质的较大差异,而高压地层流体压力可以有效地抑制压实作用的进行。
引用
收藏
页码:589 / 59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论"反转"—咸水盆地的油气勘探——以柴达木盆地茫崖坳陷为例 [J].
宋明水 ;
陈云林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 (06) :24-26
[2]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纪与新近纪沉积相 [J].
党玉琪 ;
尹成明 ;
赵东升 .
古地理学报, 2004, (03) :297-306
[3]   柴达木盆地尕斯断陷古近系-新近系的沉积演化规律与储集体分布 [J].
邵文斌 ;
寿建峰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6) :12-16+148
[4]   柴达木盆地红柳泉油田储层沉积相研究——针对下干柴沟组下段油藏上砂组层段 [J].
窦齐丰 ;
彭仕宓 ;
黄述旺 ;
王韶华 ;
刘伟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4-7+5
[5]   青海砂西油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部沉积相定量研究 [J].
金振奎 ;
张响响 ;
邹元荣 ;
王邵华 ;
明海慧 ;
周新科 ;
杜社卿 .
古地理学报, 2002, (04) :99-108
[6]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下株罗统砂岩储层性质的控制因素 [J].
寿建峰 ;
斯春松 ;
朱国华 ;
王少依 ;
皮学军 ;
李启明 .
地质论评, 2001, (03) :272-277
[7]   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油田下油砂山组砂岩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 [J].
雷卞军,刘怀波,张昌民,林克湘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5, (01) :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