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发展的时空差异: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比较研究

被引:4
作者
吉玫成 [1 ]
罗小龙 [1 ]
包蓉 [2 ]
田冬 [3 ]
机构
[1]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
[2]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3]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新城发展; 时空差异; 动力机制; 东中西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新城建设大量涌现。在我国东中西三地区新城均有较大发展,而三大区域在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差异,使得新城拓展情况各不相同。针对现有研究缺乏对我国新城发展理论的系统总结,本文在对全国35个重要城市中新城相关数据梳理的基础上,总结我国新城在1990-2010的20年内新城拓展的总体情况及时空特征,分析在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下新城建设的机制,最后针对目前新城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6+113 +1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研究.[D].聂鹏.西南财经大学.2011, 08
[2]   新马克思主义视角下中国新城空间演变研究 [J].
陈嘉平 .
城市规划学刊, 2013, (04) :18-26
[3]   地方政府企业化主导下的新城空间开发研究——基于常州市武进新城区的实证 [J].
买静 ;
张京祥 .
城市规划学刊, 2013, (03) :54-60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新区开发的演变历程、特征及机制研究 [J].
朱孟珏 ;
周春山 .
现代城市研究, 2012, 27 (09) :80-85
[5]   高铁驱动中国城市郊区化的特征与机制研究——以京沪高铁为例 [J].
于涛 ;
陈昭 ;
朱鹏宇 .
地理科学, 2012, 32 (09) :1041-1046
[6]   开发区的“第三次创业”:从工业园走向新城——以苏州工业园转型为例 [J].
罗小龙 ;
郑焕友 ;
殷洁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 (07) :819-824
[7]  
中国新城:1979~2009.[J].武廷海;杨保军;张城国;.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 02
[8]   “空间的生产”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城市研究的启示 [J].
叶超 ;
柴彦威 ;
张小林 .
经济地理, 2011, 31 (03) :409-413
[9]   伦敦都市区新城发展及其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J].
谈明洪 ;
李秀彬 .
经济地理, 2010, 30 (11) :1804-1809
[10]   上海新城建设回顾、分析与展望 [J].
陈群民 ;
吴也白 ;
刘学华 .
城市规划学刊, 2010, (05) :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