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溪湿地首期工程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与水质关系

被引:16
作者
贺筱蓉 [1 ]
李共国 [2 ]
机构
[1] 浙江教育学院理工学院
[2]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西溪湿地;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富营养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07年1-12月,调查了西溪湿地(Ⅰ-Ⅳ站)浮游植物的属类组成、密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并将水质理化参数与藻类的群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4个采样站中共发现8门56个属藻类,其中绿藻门和硅藻门占73.21%.Ⅰ-Ⅳ站藻类年均密度分别为2.88×108、0.37×108、0.47×108和0.71×108cells/L,其中绿藻门和隐藻门占总浮游植物密度的93.76%,优势属为小球藻属(Chlorella)、隐藻属(Cryptomonas)和衣藻属(Chamydomonas).Ⅰ-Ⅳ站藻类Marglef属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7、1.10、1.08和1.06.根据藻类各项指标值,西溪湿地已遭受污染,水体为富营养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Ⅰ站和Ⅲ站的浮游植物密度对数与CODMn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Ⅰ-Ⅳ站浮游植物密度对数与水质电导率之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795 / 80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不同氮磷营养及光温条件对蓝藻水华生消的影响 [J].
黄钰铃 ;
陈明曦 ;
刘德富 ;
李靖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9) :93-100
[2]   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典范——“西溪模式” [J].
李朝秀 .
浙江林业, 2008, (08) :12-13
[3]   杭州西湖底泥疏浚工程的生态效应 [J].
吴芝瑛 ;
虞左明 ;
盛海燕 ;
徐骏 ;
韩轶才 ;
许云台 ;
冯宁 ;
姚佳玫 .
湖泊科学, 2008, (03) :277-284
[4]   疏浚后杭州西湖富营养化评价 [J].
楼威 ;
周佳音 ;
李共国 ;
吴芝瑛 ;
虞左明 .
中国环境监测, 2007, (01) :63-66
[5]   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探讨 [J].
刘伟生 ;
李翔 ;
舒俭民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6) :1620-1624
[6]   城市边缘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 [J].
陈久和 .
科技通报, 2003, (05) :395-398+402
[7]   杭州西溪河浮游动物生态研究 [J].
李共国 ;
胡天云 ;
吴洁 .
生态学杂志, 2001, (06) :29-31
[8]   以浮游植物评价百花湖水质污染及富营养化 [J].
胡晓红 ;
陈椽 ;
李银燕 ;
向刚 ;
刘美珊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4) :1-7
[9]  
淡水微型生物图谱[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周凤霞,陈剑虹编, 2005
[10]  
淡水浮游生物图谱[M]. 农业出版社 , 韩茂森 编绘,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