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构造样式及其与油气关系附视频

被引:33
作者
陈海云 [1 ]
于建国 [2 ]
舒良树 [1 ]
侯方英 [2 ]
吴龙丽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中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物探研究院
关键词
构造样式; 伸展构造; 走滑构造; 负反转构造; 济阳坳陷;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5.04.020
中图分类号
P544 [大地构造分区];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济阳坳陷几何学和一系列钻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盆区存在伸展式、走滑式、反转式等三种基本构造样式;按几何学和成因学特征.可进一步分为翘倾断块式、滑动断阶式、潜山披覆式、重力背形式、底辟等5 种次级构造样式。伸展式是济阳坳陷最重要的构造样式,次级构造样式的发育和演化与地质体在坳陷中的构造位置关系密切:翘倾断块构造大部分形成在坳陷的缓坡带,滑动断阶构主要发育在坳陷的陡坡带,底辟构造常见于坳陷的洼陷带,潜山披覆构造多发育在盆地四周隆起区与洼陷中的潜山带,而重力背形构造大多发育在主断层的下降盘。盆地内的重力构造作用可随着沉积加厚作用的持续或加剧而逐渐增强,发育在济阳坳陷东部地区的一系列雁列式和帚状构造是郯庐断裂强烈走滑剪切作用的结果。研究证实,受早、晚白垩纪之交区域构造背景变化的影响,盆区应力场曾发生过从挤压作用向伸展作用的转换,导致济阳坳陷中的反转构造普遍发育,并具有东强西弱的时空演化规律。因此,走滑剪切式构造是郯庐断裂走滑剪切的结果,而反转式构造则是区域构造背景发生转化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622 / 63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合肥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J].
陈海云 ;
舒良树 ;
张云银 ;
林春明 ;
刘国宏 ;
赵彦彦 .
高校地质学报, 2004, (02) :250-256
[2]   辽河盆地构造样式与圈闭发育特征 [J].
胡望水 ;
卫拥军 ;
张自其 .
新疆石油地质, 2002, (03) :197-200+177
[3]   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主要进展与展望 [J].
汤良杰 ;
金之钧 ;
漆家福 ;
卢华复 .
地质论评, 2002, (02) :182-192
[4]   济阳坳陷正反转构造初步分析 [J].
郝雪峰 ;
宗国洪 ;
李传华 ;
伍松柏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1, (03) :8-10+5
[5]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构造样式的演化特点 [J].
戴俊生 ;
曹代勇 .
地质论评, 2000, (05) :455-460
[6]   渤海湾盆地构造对含油气系统的控制 [J].
戴俊生 ;
李理 ;
陆克政 ;
漆家福 .
地质论评, 1999, (02) :202-208
[7]   济阳盆地中生代构造特征与油气 [J].
宗国洪 ;
施央申 ;
王秉海 ;
王捷 .
地质论评, 1998, (03) :289-294
[8]   山东北部滨海地区负反转断层及古生界负反转结构成因分析 [J].
谭明友 ;
邴进营 ;
金学新 ;
张日华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 (06) :844-850+906
[9]   塔里木盆地北部构造样式 [J].
严俊君,黄太柱 .
地球科学, 1995, (03) :264-270
[10]   沉积盆地地球动力学分类及构造样式分析 [J].
刘和甫 .
地球科学, 1993, (06) :699-724+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