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青藏高原的剧烈隆起对中华文明产生的影响
被引:5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道一
机构
: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来源
:
古地理学报
|
2004年
/ 02期
关键词
:
青藏高原;
中华文明;
古人类;
长江;
黄河;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931.2 [构造地貌学];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自 1百万年前以来 ,青藏高原的迅速隆起确定了长江、黄河的形成。在青藏高原周围的两个构造结附近 ,已发现有元谋人和兰田猿人等。从而提出 :这些中国古人类起源的环境因素与青藏高原的剧烈隆起有关。由青藏高原隆起形成的特殊地质、地理、气象条件 ,对近万年来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而形成独特的中华文明思想体系。因此 ,中华文明的形成不仅与长江、黄河等流域有关 ,而且与青藏高原的剧烈隆起有密切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16 / 22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我国青藏高原气候动力学研究的近期进展
吴国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吴国雄
[J].
第四纪研究,
2004,
(01)
: 1
-
9+129
[2]
东亚季风边缘活动带研究综述
徐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徐袁
钱维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钱维宏
[J].
地理学报,
2003,
(S1)
: 138
-
146
[3]
中国古代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分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二勋
秦耀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秦耀辰
[J].
人文地理,
2003,
(01)
: 90
-
93
[4]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科学的互补
徐道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徐道一
[J].
科学新闻,
2001,
(33)
: 19
-
19
[5]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环境演变与荒漠化的成因
林年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环境与建设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林年丰
汤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环境与建设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汤洁
[J].
地理科学,
2001,
(01)
: 24
-
29
[6]
青藏高原三维变形运动学的时段划分和新构造分区
马宗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马宗晋
张家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张家声
汪一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汪一鹏
[J].
地质学报,
1998,
(03)
: 211
-
227
[7]
中国文明的起源
夏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夏鼐
[J].
文物,
1985,
(08)
: 1
-
8
[8]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
李吉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李吉均
文世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文世宣
张青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张青松
王富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王富葆
郑本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郑本兴
李炳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李炳元
[J].
中国科学,
1979,
(06)
: 608
-
616
[9]
新解“中国学”.[N].孙承叔;程炳生;.社会科学报.2003,
[10]
人类的诞生与进化.[M].吴汝康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
1
2
3
→
共 25 条
[1]
我国青藏高原气候动力学研究的近期进展
吴国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吴国雄
[J].
第四纪研究,
2004,
(01)
: 1
-
9+129
[2]
东亚季风边缘活动带研究综述
徐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徐袁
钱维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钱维宏
[J].
地理学报,
2003,
(S1)
: 138
-
146
[3]
中国古代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分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二勋
秦耀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秦耀辰
[J].
人文地理,
2003,
(01)
: 90
-
93
[4]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科学的互补
徐道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徐道一
[J].
科学新闻,
2001,
(33)
: 19
-
19
[5]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环境演变与荒漠化的成因
林年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环境与建设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林年丰
汤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环境与建设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汤洁
[J].
地理科学,
2001,
(01)
: 24
-
29
[6]
青藏高原三维变形运动学的时段划分和新构造分区
马宗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马宗晋
张家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张家声
汪一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汪一鹏
[J].
地质学报,
1998,
(03)
: 211
-
227
[7]
中国文明的起源
夏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夏鼐
[J].
文物,
1985,
(08)
: 1
-
8
[8]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
李吉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李吉均
文世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文世宣
张青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张青松
王富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王富葆
郑本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郑本兴
李炳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李炳元
[J].
中国科学,
1979,
(06)
: 608
-
616
[9]
新解“中国学”.[N].孙承叔;程炳生;.社会科学报.2003,
[10]
人类的诞生与进化.[M].吴汝康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