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4 条
青藏高原多向碰撞─揳入隆升地球动力学模式
被引:24
作者:

蔡学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成都,,成都理工学院!成都,,成都理工学院!成都,,成都理工学院!成都,

曹家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成都,,成都理工学院!成都,,成都理工学院!成都,,成都理工学院!成都,

刘援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成都,,成都理工学院!成都,,成都理工学院!成都,,成都理工学院!成都,

魏显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成都,,成都理工学院!成都,,成都理工学院!成都,,成都理工学院!成都,
机构:
[1] 成都理工学院!成都,,成都理工学院!成都,,成都理工学院!成都,,成都理工学院!成都,
来源:
关键词:
变形构造格局;
岩石圈楔状构造;
多向碰撞-■入隆升机制;
变形动力学;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 [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论证了青藏高原形成与隆升过程中的变形构造格局。岩石圈结构、青藏高原隆升与周边前陆沉积盆地耦合关系、高原隆升的地球动力学模式等。提出青藏高原碰撞-隆升过程中,高原边缘以走滑-挤压构造为主,高原内部以伸展构造为主;高原隆升过程中,岩石圈变形总体是:上部以伸展变形为主,中部以挤压变形为主,下部以伸展变形为主。通过青藏高原及周边岩石圈结构及隆升过程变形作用时-空耦合关系的对比研究,建立起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的多向碰撞-入隆升地球动力学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81 / 18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中国西部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变形构造形成与演化模式[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8, (03) : 3 - 5蔡学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地质学系刘援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地质学系魏显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地质学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2] 印度支那地块第三纪构造滑移与青藏高原岩石圈构造演化[J]. 地质学报, 1998, (02) : 112 - 12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Jean Besse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孙知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赵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3] 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隆升机制及对大陆变形影响[J]. 地质论评, 1998, (01) : 112 - 112肖序常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北京,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4] 中国及其邻区地球三维结构初始模型的建立[J]. 地球物理学报, 1997, (05) : 627 - 648+733朱介寿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成都,曹家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成都,李显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成都,周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成都,
- [5] 喜马拉雅碰撞带的构造演化[J]. 地质学报, 1997, (02) : 105 - 112崔军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 [6] 塔里木盆地变形构造格局及其动力学模式——兼论楔入造山推覆成盆作用[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7, (02) : 33 - 38+40-43蔡学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地质学系彭大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地质学系刘援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地质学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魏显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地质学系刘文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地质学系
- [7]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研究[J]. 岩石学报, 1996, (04) : 33 - 48郑祥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边千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郑健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8]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特征与时代[J].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6, (04) : 2 - 11邓万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松本征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9] 从红河剪切带走滑运动看东亚大陆新生代构造附视频[J]. 地质科学, 1996, (04) : 327 - 341张连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钟大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10] 格尔木—额济纳旗断面走廊域火成岩-构造组合与大地构造演化[J]. 现代地质, 1996, (03) : 39 - 52邓晋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地矿系杨建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地矿系赵海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地矿系赖绍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地矿系刘厚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地矿系罗照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地矿系狄永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地矿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