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低值对流有效位能区中β尺度大暴雨综合分析

被引:15
作者
井宇 [1 ]
井喜 [2 ]
屠妮妮 [3 ]
刘志刚 [4 ]
牛淑贞 [5 ]
机构
[1]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陕西省榆林市气象局
[3]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4] 四川达州市气象局
[5] 河南省气象局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暴雨; 中β尺度; 对流有效位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提高对黄土高原中β尺度暴雨的预报和预警能力,利用中国气象局气象资料综合处理MICAPS系统提供的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7年8月28日黄土高原在低值对流有效位能区发生的一次中β尺度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大尺度环境场和物理量的诊断分析以及三维流场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黄土高原中β尺度大暴雨主要是由3次中β尺度强对流单体活动造成的;地面风速脉动、地面能量比高值舌配合上下游能量比大梯度区的生成,是中β尺度暴雨触发机制之一;对流层低层倾斜涡度的发展、纬向双次级环流圈的形成,为暴雨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提供了动力机制;列车效应是形成降水时间长、累积雨量大的重要因素;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场上看到,暴雨区上游从对流层中层到对流层高层气旋性环流的发展和暴雨区对流层中高层西南急流的发展和稳定,也是形成暴雨的动力机制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台风外围偏东气流中的暴雨及其等熵位涡特征 [J].
吴蓁 ;
范学峰 ;
郑世林 ;
席世平 .
高原气象, 2008, (03) :584-595
[2]   大气湿位涡影响夏季江淮降水异常的机理分析 [J].
张艳霞 ;
钱永甫 ;
翟盘茂 .
高原气象, 2008, (01) :26-35
[3]   青藏高原东北侧一次突发性大暴雨环境场综合分析 [J].
井喜 ;
李栋梁 ;
李明娟 ;
毕旭 ;
贺文彬 ;
井宇 ;
杜继稳 .
高原气象, 2008, (01) :46-57
[4]   1998年7月河套气旋强烈发展时的暴雨过程分析 [J].
梁丰 ;
陶诗言 .
应用气象学报, 2007, (05) :577-585
[5]   用冬季地气图预测河套地区春夏旱涝的初步方法 [J].
柳苗 ;
汤懋苍 ;
李栋梁 .
高原气象, 2007, (03) :637-640
[6]   西北区东部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诊断与数值模拟 [J].
任余龙 ;
寿绍文 ;
李耀辉 .
高原气象, 2007, (02) :344-352
[7]   中国黄土高原区域性暴雨时空变化及碎形特征 [J].
王毅荣 ;
林纾 ;
张存杰 .
高原气象, 2007, (02) :373-379
[8]   黄土高原一次突发性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J].
刘勇 ;
杜川利 .
高原气象 , 2006, (02) :302-308
[9]   青藏高原东北侧一次MCC的环境流场及动力分析 [J].
侯建忠 ;
孙伟 ;
杜继稳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5, (05) :805-810
[10]   远距离台风影响陕北突发性暴雨成因分析 [J].
井喜 ;
贺文彬 ;
毕旭 ;
艾丽华 .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05) :65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