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与展望

被引:11
作者
殷跃平 [1 ]
张永双 [2 ]
伍法权 [3 ]
成余粮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4]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滑坡; 高位泥石流; 成灾机理; 监测预警;
D O I
10.19388/j.zgdzdc.2014.01.002
中图分类号
P694 [灾害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2008年5.12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诱发地质灾害最严重的一次特大地震。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计划项目"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主要研究进展与成果:采用空天地一体化调查、地球物理探测、GPS位移监测、斜坡地震动测试及大型物理模拟等技术,调查和研究了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揭示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的地质灾害成灾机理,并开展了震后重建区高位滑坡泥石流防治和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为强震山区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灾后重建提供了技术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汶川地震灾区高位泥石流成灾模式分析 [J].
魏昌利 ;
何元宵 ;
张瑛 ;
廖维 ;
陈亮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3, 24 (04) :52-60
[2]  
Geohazards Induced by the Lushan Ms7.0 Earthquake in Sichuan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Typical Examples, Types and Distributional Characteristics[J]. ZHANG Yongshuang,DONG Shuwen,HOU Chuntang,GUO Changbao,YAO Xin,LI Bin,DU Jianjun,ZHANG Jiagui.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13(03)
[3]   基于简化Newmark位移模型的区域地震滑坡危险性快速评估——以汶川MS8.0级地震为例 [J].
王涛 ;
吴树仁 ;
石菊松 ;
辛鹏 .
工程地质学报, 2013, 21 (01) :16-24
[4]   汶川地震大光包滑坡动力响应特征研究 [J].
殷跃平 ;
王猛 ;
李滨 ;
冯振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 31 (10) :1969-1982
[5]   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遥感研究 [J].
殷跃平 ;
成余粮 ;
王军 ;
王猛 ;
刘彬 ;
宋云 ;
梁京涛 .
工程地质学报, 2011, 19 (05) :674-684
[6]   地震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和破坏模式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J].
董金玉 ;
杨国香 ;
伍法权 ;
祁生文 .
岩土力学, 2011, 32 (10) :2977-2982+2988
[7]   强震区断裂活动与大型滑坡关系研究 [J].
张永双 ;
苏生瑞 ;
吴树仁 ;
石菊松 ;
孙萍 ;
姚鑫 ;
熊探宇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0(S2) (S2) :3503-3513
[8]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后效应分析 [J].
黄润秋 .
工程地质学报, 2011, 19 (02) :145-151
[9]  
Analysis on the Dynamical Process of Donghekou Rockslide-Debris Flow Triggered by 5.12 Wenchuan Earthquake[J]. SUN Ping1,2, ZHANG Yongshuang1,2, SHI Jusong1,2, CHEN Liwei3 1 Key Laboratory of Neotectonic Movement & Geohazard,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China 2 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China 3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Ltd., Beijing, China.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