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场”因素对大型滑坡运动特征的影响

被引:34
作者
樊晓一 [1 ]
乔建平 [2 ]
机构
[1]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最大水平距离; 视摩擦因数; 大型滑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以滑坡的最大水平距离(Lmax)和视摩擦因数(Hmax/Lmax)为评价指标,探讨"坡"(滑坡体积(V)、滑坡高度(H)、滑坡坡度(α))和"场"(坡脚约束角(θ)、场地条件(X))因素对大型地震滑坡和降雨滑坡运动的影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滑坡最大水平距离(Lmax)的影响上,滑坡高度(H)是降雨滑坡的主要因素,影响因素大小的顺序为H,α,θ和X。而对于体积为106~107 m3的地震滑坡,场地条件的影响比降雨滑坡大,其影响因素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H,X,α和θ。当地震滑坡体积大于107 m3时,滑坡坡度(α)则是Lmax的主要因素,影响因素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α,H,θ和X。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滑坡高度(H)是大型降雨滑坡和体积为106~107 m3的地震滑坡的最大水平距离Lmax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在滑坡的视摩擦因数(Hmax/Lmax)的影响上,滑坡坡度(α)是地震滑坡的主要因素,影响因素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α,H,X和θ。而对于降雨滑坡,体积为106~107 m3时影响因素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α,H,θ和X;体积大于107 m3时,则影响因素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H,α,X和θ。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H,α,X是体积大于107 m3的地震滑坡Hmax/Lmax的显著性影响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337 / 234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基于正交设计下SVM滑坡变形时序回归预测的超参数选择 [J].
万智 ;
董辉 ;
刘宝琛 .
岩土力学, 2010, 31 (02) :503-508+515
[2]   汶川八级地震触发何家沟碎屑流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 [J].
郑勇 ;
韩刚 ;
赵其华 .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9, 20 (04) :86-90
[3]   再论大光包滑坡特征与形成机制 [J].
黄润秋 ;
裴向军 ;
张伟锋 ;
李世贵 ;
李必良 .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6) :725-736
[4]   汶川地震滑坡类型及典型实例分析 [J].
孔纪名 ;
阿发友 ;
吴文平 .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3 (06) :66-70
[5]   地震高位滑坡形成条件及抛射运动程式研究 [J].
王运生 ;
徐鸿彪 ;
罗永红 ;
吴俊峰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11) :2360-2368
[6]   平武县大桥镇斩龙垭滑坡抗震减灾的思考 [J].
李吉东 .
铁道工程学报, 2009, (10) :8-11
[7]   乱石岗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J].
陈国辉 ;
郑奎 .
四川地质学报, 2009, 29 (03) :303-305
[8]   2009年6·5重庆武隆鸡尾山崩滑灾害基本特征与成因机理初步研究 [J].
许强 ;
黄润秋 ;
殷跃平 ;
侯圣山 ;
董秀军 ;
范宣梅 ;
汤明高 .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4) :433-444
[9]   四川汶川Ms8级地震触发的典型滑坡的风险指标反演 [J].
韩金良 ;
燕军军 ;
吴树仁 ;
孙炜锋 ;
何淑军 ;
张春山 .
地质通报, 2009, 28 (08) :1146-1155
[10]   汶川地震内外动力耦合及灾害实例 [J].
张永双 ;
石菊松 ;
孙萍 ;
姚鑫 .
地质力学学报, 2009, 15 (02) :13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