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腹腔肥大细胞组织胺、MAO、ATP ase、ACP、NSE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2
作者
蔡德华
吴景兰
王一菱
张林庆
机构
[1] 青岛医学院
[2] 河南医科大学
关键词
腹腔肥大细胞; 组织化学; 电针效应;
D O I
10.13705/j.issn.1671-6825.1987.03.008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试验用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电针大白鼠“足三里”穴位,对腹膜腔肥大细胞内单胺氧化酶(MAO、三磷酸腺苷酶(ATPase)、非特异性酯酶(NSE)和酸性磷酸酶(ACP)酶活性的影响,发现电针诱导后对腹腔肥大细胞组织化学有一定的调整作用,电针后可使MAO、ATPase酶活性增强;NSE酶活性减弱;而ACP酶活性变动不明显。用OPT诱发肥大细胞内组织胺呈黄绿色荧光,电针后OPT诱发组织胺产生之荧光明显减弱。
引用
收藏
页码:222 / 225+336 +336-34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电针“足三里”穴对大白鼠腹膜腔肥大细胞的实验形态学观察 [J].
高山 ;
明彩荣 ;
吴玉微 .
针刺研究, 1984, (01) :19-23
[2]   电针对大白鼠局部穴位肥大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J].
高山 ;
明彩荣 ;
吴玉薇 .
辽宁中医杂志, 1981, (05) :40-42
[3]   大白鼠穴位皮下结缔组织内肥大细胞的观察 [J].
吴景兰 ;
柴信美 ;
蔡德华 ;
宗安民 .
解剖学报, 1980, (03) :308-312+344
[4]  
组织化学.[M].[英]皮尔斯;A·G·E· 著;马仲魁等 译.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